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鲁奖作家王十月推出最新长篇《不舍昼夜》 用文学书写一个普通人的心灵史

   时间:2024-10-22 18:01:34 来源:封面新闻作者:陈丽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记者 张杰 实习生 王皓润

王十月,本名王世孝,湖北荆州人,现为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广东省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主任,《作品》杂志社社长、主编。目前发表出版长篇小说《无碑》《如果末日无期》《米岛》《收脚印的人》《活物》等八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数十种,2010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在积蕴十五年创作的最新小说《不舍昼夜》中,王十月用文学手法书写了70后主人公王端午的个人生命历程,同时以他的人生轨迹为主线,映射出从20世纪70年代至2023年近50年的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小说探讨了关于人的成长、时间的流逝,以及命运的流变,探究人何以成为人。小说文字质朴,情感真挚感人。

现实主义底色之上

运用现代派文学魔幻技法

小说里的王端午出生于1970年代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一次不经意的玩闹,弟弟不幸去世,王端午觉得弟弟的死与自己有关,从此弟弟活在了他的脑海里,成为他人生的另一面。从小热爱读书的王端午不甘走父辈的老路,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辗转深圳、东莞、广州等地打工,度过了短暂、平凡,却不乏精彩的一生:他经历过居无定所的窘迫,体会过成功的快乐,品尝过爱情的甜酸……他的生命经由这些体验与他所走过的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完全融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这里面有时代声音的回旋,有人们内心沟壑的纵横,也有各式人物命运的漂泊和浮沉……

在花城文学院举行的《不舍昼夜》首发式上,作家鲍十评价说:“《不舍昼夜》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底色,同时又运用了现代派文学技法的作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端午的脑袋里住着他的弟弟,实际上是两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活动,有魔幻的色彩,也有超现实的色彩,这种形式增加了这个作品的表现力。”同时他认为:“作家好的作品、重要的作品,可能最终都要回到自身,不被一些飘荡的东西迷惑,站在脚下看这个世界,然后用自己的小世界来折射大的世界。忠于自己的生活,忠于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对于文学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不舍昼夜》首发式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贺仲明从评论家的角度点评了《不舍昼夜》:“这本书保持了王十月的风格,比如说很真诚、深情,文笔质朴。而另一方面,这个作品呈现出很多新的特质,比如作者对乡村的态度、对现实的态度有一种升华,更多去关注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再执着于现实的生活。”

《不舍昼夜》

读者阅读反馈:

合上这本书 感觉它像是一声长长的劝慰

据花城出版社透露,《不舍昼夜》首发预告后,百余名读者从全国十余个城市专程赶到广州参加了首发式,共同见证了这部王十月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的首发。不少读者分享了对于《不舍昼夜》的阅读感受。来自天津的读者深情表达:“合上这本书,我感觉它像是对我的一声长长的劝慰。我的那段无望的时光好像渐渐远去。但是我知道,它还在前方埋伏着我,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而这本书,给了我从容和底气。它让我知道,在那样的时刻再次到来的时候,我除了认输,除了自怜,还可以‘在注定失败的战役中,向自己的尊严致敬’。谢谢王十月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作品。智慧和勤奋,给我们树立榜样,又给我们宽慰。”

对于自己的文学写作,王十月说:“青少年时期,因为我读了一些书,遇见了一些人,经历了一些事,因此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理想主义的种子,然后我怀着这个理想主义的种子走向世界,一路上风吹雨打,摇摇晃晃,这盏理想主义的灯随时都会熄灭,但是最终它没有熄灭。书中写的就是一个像我一样的平凡人的心灵史。这本书致敬的就是这样一些明知失败,但还要反复去做同一件事的悲剧英雄。文学最终打动人的,可能就是这样一些没有做出什么大事的失败者。”

王十月在分享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