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公众参与科学催生上海市首份“昆虫家谱”

   时间:2024-10-21 22:02:27 来源:新民晚报作者:赵静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讯(记者 马亚宁)上海到底有多少昆虫?这个科学家都难以回答的问题,被来自上海的一项公众参与科学项目破解了。今天上午,第十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拉开帷幕,这场一年一度的绿色盛宴再次点燃上海公众对自然与科学的热情。记者从上海自然博物馆获悉,上海市首份昆虫家谱调查正是诞生于一项自去年开展的公众参与科学项目——“上海昆虫家谱”公众科学项目。

走进城市“原始森林”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生物类群,它们虽然身形微小,在生态系统中却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已知的昆虫约有13万种。不过,我国几乎还没有开展过以城市为单位的昆虫种类调查,直到上海诞生了首份城市昆虫家谱报告。自2023年起,上海自然博物馆联合大城小虫工作室、上海师范大学环境昆虫学实验室等发起了每年一次的“上海昆虫家谱”调查。调查报告,截至2023年,上海现有昆虫种类为3090种,并首次摸清了上海昆虫大家族的家底知多少。相关数据,已经被《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5)》采纳。

背上遮阳伞、抄起棍子,钻进上海的“原始森林”,已经成为上海白领迪娜业余生活最期待的事。上海还有“原始森林”?“其实对于昆虫来说,随着上海人居环境越来越绿色自然,在公园角落、郊野公园、嘉定浏岛、崇明等地的自然保护地带里,已经形成了足以供昆虫自然生存的野外生境”。近两年来,包括迪娜在内的千余位上海市民,通过“上海昆虫家谱”调查项目,在周末或节假日变身昆虫调查志愿者,走进了昆虫世界里的“原始森林”。

走出“市民科学家”

在都市生活的大自然中,如果发现了感兴趣的昆虫,志愿者们赶紧掏出手机拍照记录,然后通过上海自然博物馆小程序,上传至“上海昆虫家谱调查”项目板块。仅今年前10个月,上海昆虫家谱调查就收到了8000多条上海昆虫的踪迹数据。令人欣喜的是,这其中还诞生了中国新纪录物种——绍特突眼隐翅虫,发现者是一位15岁的上海少年,他正在撰写相关科学论文,准备发表于国内外的专业期刊。

“真没有想到,从上海昆虫家谱调查的公众参与科学项目中,不仅走出了一大批关爱自然、充满科学好奇心的上海市民,甚至还造就着市民科学家。”项目发起人之一,上海自然博物馆“我的自然百宝箱”项目负责人余一鸣说。2023年以来,“上海昆虫家谱”公众科学项目作为“我的自然百宝箱”系列活动之一,通过科普讲座、户外工作坊、实地采样、随机数据征集等形式持续开展昆虫调查,发动“市民科学家”共同组织并参与近百场线下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400人次,其中包括自然达人、业余爱好者、亲子家庭、校内学生等。

“昆虫个体存在时多一只少一只看似关系不大,但是作为整个种群,其变化情况反映着自然环境变化,是关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汤亮告诉记者,公民参与科学项目“上海昆虫家谱”首次摸清上海昆虫知多少,也给上海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提供了富有科学价值的基础数据。这标志着公众参与科学项目在上海,正在突破科普圈走向科学圈,上海公众参与科学研究的能级正从“玩科学”走向链接科学。

据了解,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4.14%,较2022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在上海,公众参与科学项目的热度和浓度,为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提供了另一种样本,也为自然环境保护提供了全新的科学新解法。

经过连续十届的精心培育和发展,“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已成为广大市民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呵护自然的重要平台,吸引了超百位全球知名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参与,成为上海重要的生态名片;线上线下受众累计超过1亿人次,有效提升了公众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生活的意识。未来一周,围绕“科技赋能美丽中国,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九大主题活动将走近市民身边,邀请市民走进都市自然,共筑绿色家园。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