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60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你还记得吗?

   时间:2024-10-16 12:05:46 来源:ITBEAR作者:李娜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共和国的辉煌史册中,“两弹一星”无疑是其中璀璨夺目的一页。60年前的今天,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一壮举不仅标志着国家科技实力的飞跃,更是民族精神的彰显。

回溯至1964年,为了打破核垄断,一群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肩负起了研制原子弹遥测设备的重任。他们秉承着“上不告父母,下不传妻儿”的革命精神,坚定地战斗在戈壁滩上,最终圆满完成了测控任务。

1963年春,作为新中国首个综合性电子技术研究所,10所接到了研制“无线电剂量遥测设备”(601设备)的艰巨任务。这是一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任务,因为原子弹爆炸时γ射线的无线遥测数据是验证核爆炸的关键证据。

一群刚毕业的“新兵”日夜拼搏,利用现有通讯机的通道成果,在半年内完成了实验室内的研发工作,并于1964年3月成功研制出了“601”设备。随后,周鹤琴和张敦义两位同志被派往罗布泊执行试验任务,他们在绝密要求下神秘地“消失”了。

试验基地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试验人员住在闷热的小棉帐篷里,饮用水和生活用水都是从30公里外的孔雀河拉来的,河水含盐碱量多,难以下咽。然而,他们依然坚守岗位,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周鹤琴和张敦义所在的小组负责监测核武器爆炸后的放射性污染水平及γ射线的衰减规律。他们在偌大的试验区域内设立了三条测量线,共9个监测点,并花费了整整9天时间建设完9副天线。

1964年10月16日14时30分,历史性的一刻终于到来。试验小组隐蔽在小石屋里,耐心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瞬间。随着一声巨响,一个庞大的蘑菇状云团腾空而起,标志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试验小组不敢多停留和观赏,他们得赶紧往接收站跑,因为那来自监测点的γ射线剂量率的无线遥测信号马上就要到了。大家冲进帐篷,从木箱中提出接收机,接上天线,打开电源。没过几分钟,各线接收机都陆续收到阵阵清脆悦耳的信号声,仪表指针也摆动上来,显示出该监测点地区存在很强的核辐射污染。

因在防化训练中的良好表现,周鹤琴被批准在核爆2小时后就可以进入爆心参观。他一路上只见试验物残破不堪,越接近爆心破坏程度越严重。抵达爆心时,原本102米高的铁塔已折腰趴倒在地上,核爆炸引起的含放射物的尘土厚厚的散落在周围广阔的地面。

经过一周多日夜不停地连续跟踪测量,试验小组圆满地完成了测量任务,掌握了核辐射污染区的范围、热线方向、不同地点的γ射线剂量率及其衰减规律。

回到北京后,10所601小组结束了长达半年多的戈壁滩战斗生活,圆满地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任务。他们荣获了集体和个人三等功的殊荣,为祖国的核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如今,我们的祖国已经强大,拥有了众多国防利器。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了祖国的独立自主和强盛而艰苦探索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以及以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和王淦昌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元勋们的丰功伟绩。在“两弹一星”精神的指引下,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将继续探索、勇攀科技高峰,为国防事业建设再建新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