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4亿多年前的地球,美丽却暗藏“杀机”?揭秘古地球!

   时间:2024-10-15 19:06:59 来源:ITBEAR作者:刘敏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地球,这颗在太阳系中独具魅力的星球,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历过一次巨大的生物灭绝事件。近期,《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发表了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大约4亿多年前,地球可能比现在更加美丽,但这份美丽却暗藏杀机,因为这很可能是地球上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的源头。那么,这场生物大灭绝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大约4.45亿年前的“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是由全球气温骤降导致的。这一时期,地球上约85%的物种遭受了灭顶之灾。令人困惑的是,尽管当时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高,理应导致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但实际上却发生了全球性寒冷化。

为了解开这一谜团,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在地层中寻找奥陶纪时期小天体撞击地球的证据。经过不懈努力,他们在世界各地发现了多个形成于这一时期的小天体撞击点,且数量远超预期。这些撞击点大多形成于4.66亿至4.4亿年之间,这一时期因此被称为“奥陶纪撞击峰值期”。

然而,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是,为何月球在同一时期并未经历类似的撞击。为了探究真相,研究人员对21个已确认的“奥陶纪撞击峰值期”撞击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发现,这些撞击点的陨石碎片成分高度一致,暗示它们可能源自同一个小天体。这个小天体在接近地球时,可能被地球的潮汐力撕裂成大量碎片。

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撞击点的形成时间跨度长达千万年。研究人员推测,这个小天体被撕裂后,其碎片并未直接坠落到地球表面,而是形成了类似于土星环的行星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碎片逐渐坠落到地球表面,而行星环最终消失。利用计算机模型重建地球过去的板块运动,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撞击点的初始位置几乎都位于距离赤道30度的纬度范围之内,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推测。

如果这一推测成立,那么4亿多年前的地球就像土星一样被光环围绕,其美丽程度自然更胜一筹。然而,这份美丽却蕴含了巨大的“杀机”。由于行星环会反射、吸收或散射阳光,在地球表面投下巨大阴影,并随着地球公转而变化。同时,行星环中碎片的持续坠落也会在大气中产生大量尘埃,进一步降低地球表面的日照量。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下降,最终引发了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随着气温的持续降低,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一种正反馈过程:气温降低导致冰雪覆盖面积增加,而冰雪表面具有更高的反照率,会反射更多阳光并减少地表吸收的热量,进一步导致降温和冰雪覆盖面积扩大。这一过程循环往复,迅速降低了地球的平均气温,出现了前文提到的“赫南特期”,从而引发了地球上的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尽管这一推测目前还只是合理的假设,并非确定的结论,但它为我们揭示了地球历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神秘篇章。这段历史提醒我们,地球的生命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与变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