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威士忌混战,冰火交融,味觉新体验?

   时间:2024-10-15 11:08:36 来源:ITBEAR作者:冯璃月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威士忌行业在国内愈发引人注目。多家知名白酒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试图抢占新的市场高地。不同于以往的合作开发新品,这些企业如今更倾向于自建威士忌酒厂,押下重注。

白酒企业纷纷布局威士忌,其背后的意图显而易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这一幕,不禁让人回想起十年前葡萄酒市场的热潮,然而最终大多成了白酒企业的拖累。国产威士忌是否能避免重蹈覆辙,还是强势崛起,目前仍是未知数。

威士忌起源于英国,是一种由大麦等谷物发酵、蒸馏而成的烈酒。与葡萄酒相似,威士忌也是舶来品,但其饮用方式更为随性,因此深受年轻人喜爱。近年来,国内各知名酒企持续发力威士忌,意图提前抢占市场。

过去,大多数企业主要通过收购、与外国品牌合作等方式涉足威士忌行业。然而,如今更多的酒企开始自建威士忌酒厂。例如,古井集团与法国卡慕集团共同出资的安徽古奇草本威士忌蒸馏坊项目,以及投资超30亿的郎酒·峨眉山高桥威士忌酒业项目都已正式开工。

白酒企业如此看重威士忌市场,原因不难理解。2023年,我国白酒市场规模约6488亿元,同比增长4.46%。相比之下,威士忌的增速更为显著,市场规模已达约55亿元,同比增长10%。白酒和威士忌同为烈酒,经销渠道可以共用,也有助于降低宣传推广成本。

威士忌进口量的下滑,也让国产威士忌看到了更大的机会。2023年,中国威士忌的产量首次超过进口量,总产量达到5万千升,同比增长127%。如不出意外,今年国产和进口威士忌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然而,尽管国产威士忌的产量在上升,但其市场表现却并未如预期般火热。根据欧睿数据,中国威士忌市场份额前五名均为外国酒企,市场份额高达67.01%。国际巨头们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略显乏力,国产威士忌品牌则大多只在创始人朋友圈内有一定影响力。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威士忌在中国并未形成庞大的消费基础。尽管过去十年中国威士忌的销售额有所增长,但仍显小众。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均烈酒消费量远低于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市场,其中威士忌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威士忌消费遇冷,主要原因在于消费市场的疲软。特殊三年后,大家选择把钱花在刀刃上,酒类支出减少。为抑制下滑行情,各大洋酒企业纷纷宣布提价,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消费者购买欲下降,库存进一步积压。

对于国产威士忌而言,最可行的出路是用性价比培育消费需求,以量取胜,再逐步高端化。然而,更多的国产威士忌参与者却并不愿走这条路。他们推出的产品价格堪比国际高端产品,但在平价市场又面临巨大的挑战。

近年来,进口威士忌也在降价去库存。大促期间,进口威士忌频频让利。一边是国内威士忌市场始终较小,一边是进口威士忌经销商不断抛货,国产威士忌的上半场,一场大混战无可避免。

想要在这场混战中突出重围,考验的不仅是威士忌的品质,更考验企业的恒心与判断力。国产威士忌的未来,实非朝夕可成。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