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民营企业传承问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一边是娃哈哈内部管理权更迭引发的关注,另一边则是“玻璃大王”曹德旺正式卸任福耀玻璃董事长,这场传承大戏为观察中国家族企业转型提供了典型样本。
福耀玻璃发布的公告显示,79岁的曹德旺因推动公司治理升级需要,辞去董事长职务,但仍保留董事及部分子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并被授予终身荣誉董事长称号。其子曹晖正式接任董事长,并出任法定代表人及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这场酝酿多年的权力交接,终于在2023年完成实质性布局后对外公布。
作为继任者,1970年出生的曹晖拥有美国贝克工商管理学院学历,其职业轨迹贯穿福耀玻璃关键岗位:从车间工人起步,历任香港公司总经理、北美业务负责人,2006年升任集团总经理,2015年成为副董事长。尽管曾短暂尝试自主创业,最终在父亲劝说下回归家族企业,完成这场备受瞩目的接班。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福耀玻璃今年上半年交出亮眼成绩单:营业收入达214.47亿元,同比增长16.94%;净利润48.05亿元,增幅达37.33%。这种逆势增长,为新老交替期的企业稳定性提供了有力注脚。
从1976年创办乡镇企业起步,曹德旺用49年时间将福耀打造成全球汽车玻璃龙头,市值突破千亿大关。这位79岁的企业家选择此时退居二线,既符合企业生命周期规律,也折射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集体进入传承阶段的现实。对比国际案例,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象征性角色,凸显曹德旺从实操型管理者向战略顾问的转变更具现实意义。
这场看似顺利的传承背后,暗藏多重挑战。新生代管理者与创业元老的理念碰撞首当其冲——当系统化管理的思维遭遇经验主义惯性,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能否替代指令式管理,成为检验新领导层权威的关键。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治理结构转型:如何将企业从“人治”转向“法治”,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曹德旺的传承智慧体现在双重布局:一方面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稀释个人色彩,推动文化重构,将员工认同从创始人转向制度体系;另一方面以“精神导师”身份为继任者背书,在过渡期内平衡新旧势力,为曹晖树立权威创造空间。这种“退而不离”的策略,旨在构建基于专业能力的权力基础,而非单纯依赖血缘关系。
福耀的传承实践揭示,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实现从“血缘继承”到“能力继承”的跨越。这既需要保留家族核心价值观,更要完成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升级。当曹晖接过权杖,这场持续三年的交接大考,正在检验中国民营企业能否突破代际传承的魔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