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默默无闻到登顶“玻璃大王”:李贤义如何带领信义玻璃逆袭超车

   时间:2025-10-24 18:52:33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长久以来,福耀玻璃一直稳坐中国玻璃行业的头把交椅,然而近期,这一格局被悄然打破。信义玻璃凭借出色的业绩表现,成功实现逆袭,超越福耀玻璃,成为新一代的“玻璃大王”。而信义玻璃的创始人李贤义,也在这一过程中,从幕后走向台前,接过了“玻璃大王”的桂冠。

李贤义,这位低调的福建商人,其创业历程堪称一部励志传奇。他出身贫寒,15岁便辍学谋生,推人力车、运煤炭、拉白灰,各种体力活都干过。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从未放弃对未来的憧憬。1972年,李贤义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他获得了开拖拉机的工作,这一干就是七年。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李贤义看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萌生了拥有一辆自己拖拉机的想法。1979年,他与8个亲友合资购买了拖拉机,开始跑运输,逐渐积累起了资金。

几年后,李贤义敏锐地察觉到国内汽车玻璃市场的巨大潜力。当时,国内汽车玻璃严重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种类有限。李贤义决定打破这一局面,自己生产汽车玻璃。1985年,他受朋友邀请来到深圳,被这里的投资环境所吸引,毅然决定投资500万元开设信义玻璃厂。尽管当时的信义玻璃只是一个小作坊,设备落后,技术粗糙,但李贤义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带领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逐渐走上了正轨。

经过几年的发展,信义玻璃逐渐壮大。1995年,信义玻璃在深圳横岗建立了新厂房,并修建了“信义路”作为通往厂区的主要道路。这不仅标志着信义玻璃的规模扩大,也体现了李贤义对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信义玻璃不仅在国内市场稳步发展,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汽车玻璃出口到100多个国家,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然而,信义玻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01年,信义玻璃在美国和加拿大遭遇了反倾销调查。两国认为中国出口的汽车玻璃价格低于出厂价格,对中国企业加征了高额关税。面对这一无理指控,李贤义和信义员工没有退缩,而是决定积极应诉。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信义最终赢得了反倾销案件,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这次胜诉不仅没有影响信义玻璃的发展,反而成为其国际市场扩张的催化剂,信义的产品进入了更多国家,全球业务迅速扩展。

随着信义玻璃的逐步壮大,李贤义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开拓新的领域。2005年,信义玻璃成功在香港上市,企业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信义逐步涉足建筑用浮法玻璃、新能源光伏玻璃等多个行业,形成了多元化的产品格局。到2013年,信义光能在香港上市,成为全球最大的超白光伏玻璃制造企业。李贤义带领信义玻璃,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突破三成,信义的事业不仅涵盖玻璃行业,还拓展至储电和能源等领域,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多元化的全球企业集团。

从财务数据上看,信义玻璃的崛起势头强劲。2021年,福耀玻璃的销售收入为199.06亿元,利润26亿元,依然稳居行业第一。但到了2022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福耀玻璃收入涨至236.03亿元,而信义玻璃的收入则达到了252.81亿元,排名也跃升至453位。在“2022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中,李贤义以330亿元排名第131,而曹德旺则以284.7亿元排在第160位。这些数据无疑证明了信义玻璃的崛起和李贤义的成功。

尽管李贤义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全球玻璃行业的竞争依然激烈。以法国圣戈班为例,2022年其营收达到511.97亿欧元,是信义玻璃的15倍多,全球行业巨头的地位仍然牢固。然而,这并没有阻止李贤义和信义玻璃前进的步伐。他们将继续深耕玻璃行业,同时扩展至其他领域,推动中国制造在全球的进一步崛起。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