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稀土博弈现转机:欧盟主动邀约,中欧布鲁塞尔共商合作新局

   时间:2025-10-23 15:05:20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欧盟近期在稀土问题上态度骤变,主动向中方抛出谈判橄榄枝,希望共同解决稀土供应困境。10月21日,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进行了近两小时的深入通话,随后紧急邀请中方代表赴布鲁塞尔磋商,试图化解因稀土出口管制引发的产业危机。

欧盟的迫切需求源于其产业命脉被深度掣肘的现实。中国不仅掌控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更垄断了几乎全部的稀土磁铁供应。反观欧盟,本土稀土开采量不足全球1%,冶炼分离能力近乎空白,即便获得原料也难以转化为可用产品。数据显示,欧盟企业提交的近2000份稀土出口许可申请中,仅有半数得到处理,暴露出供应链断裂的严峻局面。

新能源汽车与机械制造行业首当其冲。欧盟龙头车企面临电机生产线减产、车型交付延迟等困境,中小企业更是在成本压力下举步维艰。作为新能源转型核心材料的钕铁硼磁材,其供应短缺直接威胁欧盟绿色转型战略。瑞典企业尝试从澳大利亚采购原料自行加工,结果因技术缺失导致良品率仅60%,成本飙升至中国企业的三倍,最终产品无人问津。

欧盟虽在2023年成立“欧洲稀土联盟”,试图通过法国开矿、德国建厂构建自主供应链,但多数项目仍停留在规划阶段。法国拉罗什矿宣称的10万吨储量因设备未到位与环保阻挠迟迟无法开采,即便2029年投产也仅能满足5%的欧盟需求。德国磁材工厂试生产半年,产品性能与成本均不达标,暴露出技术积累的长期性。

中国商务部10月9日发布的管制公告明确划定安全红线,将稀土开采至磁材制造的核心技术纳入管控范围。公告同时保留三条弹性通道:12月1日前为旧合同履行提供过渡期;紧急医疗与灾害救助所需稀土可事后报备;合规用途申请将加速审批。王文涛在会谈中强调,部分欧洲企业已通过正常流程获得许可,管制旨在防范境外组织通过转口贸易将稀土用于军事项目。

面对双重标准质疑,欧盟自身对敏感技术的出口管制条例更为严苛。当前局势下,欧盟车企与风电企业的停产压力迫使其回归谈判桌,而中方管制的法律依据与国际认可度,使其在道义上占据主动。预计布鲁塞尔会谈将聚焦许可证流程优化,但欧盟对澳加等国的投资与本土产业链建设难以短期见效。技术壁垒与三十年的产业积淀,决定了欧盟至2035年对中国稀土加工的依赖度仍将超过70%。这场博弈揭示的,是全球化产业链中规则与实力的深层博弈。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