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领域近日迎来一则重磅人事变动——曾在龙湖集团创造商业奇迹的李楠,在结束两年竞业限制期后,正式出任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兼总经理。这位被业内称为"商业地产铁娘子"的职业经理人,其职业轨迹折射出中国商业地产二十年的发展脉络,而此次国企平台的转身,更被视为行业深度调整期的标志性事件。
翻开李楠的职业生涯,可以看到一部中国商业地产的进化史。早期在百腾置地、武汉百胜餐饮等企业的历练,为她积累了从零售到商业运营的复合经验。2001年凯德商用进入中国时,这位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迅速崭露头角,从基层岗位一路升至华中区域总经理,成为凯德中国籍高管中的首位女性。在武汉凯德广场·武胜项目中,她首创"全业态组合+场景化体验"模式,该项目开业首年客流量突破2000万人次,验证了外资商业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运营能力。
2015年对李楠而言是关键转折点。当时龙湖集团正加速推进"持商业"战略,计划将销售回款的10%持续投入持有型物业。时任CEO邵明晓向其抛出橄榄枝,希望借助凯德系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龙湖商业的核心竞争力。李楠的加入引发连锁反应,田昆、陈琦等原凯德团队核心成员相继加盟,形成龙湖商业的"黄金班底"。在她的主导下,龙湖确立了以"天街"为核心的商业产品线,通过"网格化布局+数据化运营"模式,五年间实现从区域到全国的跨越式发展。
然而,2020年后龙湖商业内部出现微妙变化。随着田昆等核心成员相继离职,李楠的职责逐渐转向品牌建设与对外合作。2023年8月,龙湖宣布其因"个人原因"退休,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实为竞业限制协议的履行——作为签署过保密协议的高级管理人员,她需遵守最长两年的行业禁入期。这段蛰伏期恰逢行业剧变:房企融资渠道收紧、消费习惯线上迁移、商业空置率攀升,整个行业进入"去杠杆、重运营"的新阶段。
在此背景下,中国国贸的邀约显得意味深长。作为拥有30年历史的高端商业运营商,国贸中心虽保持了90%以上的出租率,但在数字化运营、全国化布局等方面明显滞后。李楠的加盟被寄予双重期待:一方面,其操盘高端商业的经验与国贸定位高度契合;另一方面,她在龙湖建立的"空间即服务"体系,有望为国贸注入创新基因。据内部人士透露,国贸已为其组建专项团队,重点推进北京CBD核心区存量改造项目。
但挑战同样显著。国企决策流程与民企存在本质差异,如何平衡创新与合规成为首要课题。在龙湖时期,李楠可通过快速试错调整策略,而在国贸体系内,每个决策都需经过多层审批。更关键的是,高端商业的运营逻辑正在改变——从追求品牌矩阵到强调场景体验,从单纯租金收益到构建会员生态,这些都需要重新构建运营模型。据悉,李楠上任后已启动"数字中台"建设项目,试图通过消费者画像分析优化业态组合。
行业观察者指出,李楠的复出折射出商业地产人才流动的新趋势。在行业整体收缩的背景下,兼具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经验、既懂资产运营又精通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愈发稀缺。中国国贸此次"猎聘"行动,不仅是为了获取具体项目的操盘能力,更看重其带来的方法论升级——如何将龙湖的"高周转商业"模式转化为国贸的"长周期资产"运营策略,将成为检验这次人事变动成败的关键。
目前,李楠已开始频繁出现在国贸各项目的调研现场。据参与会议的人士透露,她提出的首个改革方向是建立"商业-写字楼-酒店"的联动机制,通过会员系统打通不同业态的消费数据。这种整合式运营思路,与其在龙湖时期推动的"天街+冠寓+长租公寓"生态异曲同工,但如何在国企体制内落地,仍有待观察。可以确定的是,这位商业地产传奇人物的第二次创业,将成为观察行业转型的重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