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上市公司数量持续攀升,叠加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证券行业分析师队伍迎来新一轮扩张潮。Choice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全国券商分析师总数已达5968人,较去年同期净增577人。不过,行业头部效应愈发显著,大型券商与中小机构在人才储备方面呈现明显分化。
从机构分布看,中金公司以345名分析师稳居榜首,尽管较去年减少7人,仍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国泰海通证券合并后以302人跃居第二,中信证券则通过年内增聘71人达到301人规模。兴业证券、华泰证券等8家券商分析师团队均超过150人,形成第二梯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联储证券、英大证券等17家中小机构分析师人数不足10人,部分区域性券商甚至仅维持个位数研究力量。
行业扩张节奏出现明显变化。数据显示,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间,分析师总数增加1172人,而最新年度增幅收窄至577人。排排网财富研究员隋东指出,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导致券商分仓佣金收入同比下滑34%,上半年全行业分仓佣金总额降至44.74亿元。被动投资产品规模扩张进一步削弱对主动研究的需求,叠加中小公募付费能力下降,迫使券商研究所调整人才战略。
研究业务转型呈现多维特征。头部机构依托综合金融优势持续扩编,中信证券年内新增71名分析师,长江证券、广发证券等虽有人员流动,仍保持150人以上团队规模。中小券商则呈现两种发展路径: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合并后,研究所分仓佣金同比激增139%至1.81亿元;华福证券、华源证券等通过聚焦细分领域实现佣金收入逆势增长。另有部分区域性券商逐步收缩卖方研究业务,转向内部投研支持。
技术变革正在重塑研究范式。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观察到,AI技术在财报解析、数据清洗等基础环节的效率是人工的5-8倍,这直接导致初级分析师岗位需求减少。头部机构开始构建"AI+专家"研究体系,高盛等国际投行已通过量化情绪系统提升资产配置精度。国内券商中,华泰证券研发的产业链知识图谱覆盖200余个细分领域,中信证券的智能投研平台日均处理研报量超过3万篇。
人才竞争策略出现结构性调整。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认为,大券商凭借品牌效应和薪酬竞争力吸引成熟分析师,中小机构则通过股权激励和职业上升通道留住核心人才。数据显示,头部券商分析师平均从业年限达6.2年,较中小机构高出1.8年。隋东建议,区域性券商应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特色赛道,华福证券通过深耕福建区域经济,将地方债研究转化为投行业务优势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研究质量竞争成为新战场。陈兴文指出,随着监管对研究报告合规性要求提升,分析师需要同时具备产业洞察力和技术工具应用能力。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使研报撰写效率提升40%,知识图谱构建的产业关联分析准确率超过92%。头部机构已开始要求分析师掌握Python编程和数据库管理技能,中信建投证券今年招聘的研究员中,78%具有复合专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