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作为行业第三方供应商的领军企业,联合动力凭借技术积淀与市场布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91.48亿元,同比增长51.08%,净利润5.49亿元,同比接近翻倍,毛利率提升至16.73%,在行业价格压力缓释的背景下展现出强劲的成长动能。
自2016年成立以来,联合动力始终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发,构建了覆盖电控、电机、电源及总成产品的全平台体系。公司董事长李俊田透露,其动力系统已应用于超40家整车企业的170余个车型,2024年出货量突破450万台,深度参与从车型设计到售后质保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第三方机构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联合动力电控与电机产品位列第三方供应商榜首,驱动总成及车载充电机产品分居第二、第八位。
技术突破是联合动力的核心竞争力。总经理杨睿诚介绍,公司组建了超1800人的研发团队,硕士博士占比超50%,在深圳、苏州等地设立研发中心,专注高功率密度、低噪音等关键技术攻关。其模块化产品架构可灵活适配A00至D级乘用车、物流车、重卡等多样化需求,兼容400V与800V电压平台,支持前驱、后驱及四驱模式,满足主驱与辅驱应用场景。
市场战略方面,联合动力采取“双轮驱动”模式:国内覆盖造车新势力与自主品牌,海外积极拓展欧洲、北美、东盟及印度市场。保荐代表人朱哲磊指出,公司通过海外生产基地布局,确保快速响应与稳定供给,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针对募投项目,他强调,在“双碳”目标与汽车“新四化”趋势下,项目建设将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扩大电驱与电源系统产能,缓解订单增长带来的供应压力。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0.3%,7-8月增速仍保持25%以上。尽管渗透率已接近50%,行业通过战略调整与出海加速实现持续增长。1-8月汽车出口429.2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同比激增87.3%,占比达35.7%。联合动力亦从中受益,其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应收账款从60.21亿元降至52.97亿元,供应链财务压力显著缓解。
研发端,联合动力上半年投入6.33亿元,同比增长56%,与收入增速同步。团队在多个关键领域突破技术壁垒,推动产品结构优化与模块化升级,既巩固了现有市场优势,也为新市场拓展奠定基础。公司通过深度绑定头部客户建立品牌信誉,再以规模效应转化盈利能力,最终形成“研发-扩张-盈利”的良性循环,为长期发展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