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欧洲贸易分析报告(2025)》出炉:中欧贸易新特点与长期发展何去何从?

   时间:2025-09-09 09:05:42 来源:数策Y字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携手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欧洲贸易分析报告(2025)》。这份长达41页的报告,深入剖析了2012年至2023年间中欧贸易的演变趋势,内容涵盖欧洲经济格局、贸易概况、中欧贸易统计差异、贸易基本特征、新兴特点以及长期发展策略等多个维度,并对德国和锂电行业进行了专题研究。

报告指出,自2000年以来,欧洲经济经历了稳定增长、金融危机后的复苏以及俄乌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欧盟与非欧盟国家的经济增速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其中,波兰、爱尔兰等国经济表现尤为抢眼,而欧盟成员国在后疫情时代展现出更强的经济韧性,人口增长率也高于非欧盟国家。然而,欧洲整体仍面临低生育率的严峻挑战。

在贸易领域,欧洲贸易总体保持稳定,2021年后呈现出增长态势。2023年,欧洲出口额约为8.3万亿美元,进口额约为8.4万亿美元,贸易主要集中在机械器具、车辆制造、矿产品及化学工业产品等领域。从贸易伙伴来看,欧盟国家对外贸易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占比达到78%,而非欧盟国家占比为22%。

值得注意的是,中欧贸易在统计口径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欧盟进口 - 中国出口”这一环节。2023年,欧盟统计显示对中国贸易逆差为3505.1亿美元,而中国海关统计则显示顺差为2199.70亿美元。这种差异主要源于计价方式、转口贸易以及统计方法的不同。在过去的12年里,中欧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出口增幅达到81%,进口增幅为74%,且呈现出三阶段的发展特征。

在与欧盟的贸易中,德国、荷兰、法国成为中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其中荷兰的发展潜力尤为突出;而在与非欧盟的贸易中,俄罗斯、英国、瑞士则位列前三,瑞士的潜力同样不容小觑。贸易产品方面,机械器具等大类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中国对欧出口正逐步向新能源方向转变,锂电行业已成为支柱产业。然而,载人电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比并不高。

报告还揭示了中欧贸易的新特点,包括欧盟贸易的主导地位、统计差异的显著性、贸易的集中化趋势、产品结构的向新能源转型以及锂电行业的明显优势等。针对这些特点,报告提出了促进长期发展、挖掘合作潜力、关注统计差异、重视贸易平衡以及发展新能源产业贸易等长期发展思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