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欧美关税战叫嚣,欧洲高层为何集体沉默?

   时间:2025-08-18 21:44:03 来源:古今闲客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全球贸易的棋盘上,一场关税风暴悄然酝酿,却意外地在欧洲大陆遭遇了静默的抵抗。近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公开场合透露,于六月在加拿大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上,美方突然提出一项激进方案,拟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200%的二级关税,此举瞬间让会场内的欧洲领导人陷入了一片尴尬的沉默。

所谓“二级关税”,实则是特朗普时期的一种经济制裁手段,旨在打击与美国关系紧张国家的贸易伙伴。此前,美国曾威胁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加征25%关税,此番对中国更是直接提出了翻倍的惩罚性税率,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然而,面对美国的强硬姿态,欧洲各国却选择了集体沉默。背后的原因复杂而深刻:中欧贸易数据揭示了双方经济联系的紧密性。2025年初的几个月里,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高达数千亿元人民币,德国、荷兰、法国等核心成员国更是受益匪浅。欧洲的汽车、化工、精密仪器等行业严重依赖中国市场,一旦跟随美国加税,欧洲企业的竞争力将大打折扣,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工厂停工和工人失业。

更深层次上,欧盟内部对于如何应对美国的要求存在着严重分歧。根据欧盟规则,任何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决策都需要成员国多数同意。考虑到去年欧盟在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反补贴税时所遭遇的艰难谈判,此番若要对所有中国商品加税,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东欧国家如波兰、捷克等,其制造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度极高,根本无法承受关税的冲击;而西欧国家虽然强调“战略自主”,但在奢侈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原材料供应上,却高度依赖中国。

欧洲在能源转型和产业链依赖方面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设备出口国,去年为欧洲提供了价值千亿欧元的光伏组件和风电设备,有效缓解了欧洲的能源危机。若对中国加征高关税,欧洲的可再生能源转型进程势必将大大延缓,进而引发电价上涨和工业成本飙升,这是欧洲政客们不愿看到的局面。

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中国手中握有多张王牌。庞大的内需市场是中国的第一张底牌。尽管受到关税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增长放缓,但美国消费者对中国电子产品和日用品的依赖度依然很高。同时,中国还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灵活的外交策略。通过实施《反外国制裁法》,中国可以对采取歧视性措施的国家实施对等反制;在关键原材料如稀土、锂电池等方面,中国更是拥有全球性的影响力,足以卡住欧美高科技产业的脖子。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150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东南亚市场正逐渐成为中国外贸的新引擎。若美国一意孤行,中国完全有能力将产能转移至东盟、中东等地区,并联合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在WTO框架下对美国发起诉讼,揭露其单边主义行径的本质。

在这场关税博弈中,欧洲人的沉默反映了他们对美国提议的谨慎态度,而美国人自身也显得底气不足。尽管贝森特在G7峰会上态度强硬,但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的措施至今未能落地。同时,中美双方刚刚宣布将部分关税暂停实施90天,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双方都在避免贸易战进一步升级的事实。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