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长河中,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柳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这家从大山深处走出的老牌车企,历经风雨,不断自我革新,书写了一段段传奇。
8月6日,东风柳汽总经理林长波在朋友圈分享了关于理想i8碰撞测试的声明,为近期的事件画上了句号。他以“宽容和不纠缠”的态度,展现了企业的从容与大气。
随着舆论的发酵,东风柳汽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这家企业虽常被市场忽略,但却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多项历史。1954年,它以柳州农业机械厂的身份诞生,1969年转型造车,开启了新的征程。
在那个设备匮乏、条件简陋的年代,柳汽人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硬是用大锤造出了驾驶室,成功试制出广西第一辆载货汽车——“飞跃”。1974年,柳汽又率先研制出国内首辆中型柴油汽车LZ141型,从此,“柴油东风、柳汽正宗”的名号响彻四方。
1981年,柳汽加入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实现了品牌的转型与升级。1991年,柳汽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平头卡车“乘龙”,并建立了商用车基地,汽车产销首次突破万辆大关。1997年,柳汽正式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再次更名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借助东风的力量,加速发展。
进入新世纪,面对卡车市场有限的空间和合资品牌的竞争压力,东风柳汽决定杀入乘用车市场。2001年,柳汽推出首台MPV“风行菱智”,开启了乘用车品牌的新篇章。2004年,柳汽启动“两项工程”,全面自主研发商用车与乘用车。尽管当时研发经验为零,人力不足,但柳汽人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功推出了“霸龙”重卡、风行“景逸”等新车型,实现了逆势增长。
程道然,这位在东风柳汽在位时间最长的掌舵者之一,对柳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主导了“两项工程”的实施,带领柳汽实现了从商用车到乘用车的转型。面对工程车业务的恶性竞争和成本失控问题,他果断决定砍掉工程车业务,转型公路车市场。虽然转型过程艰难,但柳汽最终在市场上撕开了口子,实现了盈利。
在林长波接任总经理后,他提出了“要在海外,再造一个东风柳汽”的宏伟目标。在他的带领下,东风柳汽加大了海外市场的布局力度,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成为重要落脚点。柳汽的产品在海外市场上备受追捧,特别是在越南市场,乘龙重卡占据了领先地位。
在欧洲市场,柳汽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巴黎车展上,柳汽生产的轿车“星海S7”、MPV“星海V9”等车型备受瞩目。这些产品从设计之初就针对海外市场量身定做,未来还将陆续推出更多产品打入欧洲市场。
林长波不仅注重海外市场的拓展,还积极推动新产品的研发。商用车方面,乘龙翼威2电动轻卡、乘龙翼威5新能源重卡等产品的推出,展现了柳汽在新能源领域的实力。乘用车方面,星海V9、菱智新能源等车型的上市,也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林长波还开设了视频号,与消费者拉近距离。他分享书籍、讲述企业故事,展现了柳汽人的文化自信和开放态度。在他的带领下,东风柳汽将继续书写自我革命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