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待售,千亿并购案背后消费品牌洗牌加速

   时间:2025-08-06 07:45:18 来源:财通社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一则关于冰淇淋巨头哈根达斯的收购消息在金融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高盛集团正计划以高达1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00亿元)的估值,收购冰淇淋生产商Froneri。这项交易预计最早将于今年9月达成。

Froneri由雀巢与私募股权公司PAI Partners于2016年共同创立,旨在整合双方在欧洲的冰淇淋业务。随后,雀巢将其在美国的冰淇淋资产注入Froneri,使得哈根达斯在美国和欧洲等地的运营权全部归属于Froneri。哈根达斯,这一创办于1961年的品牌,曾是冰淇淋行业的佼佼者,风靡全球,如今却面临着市场变革,其运营权由通用磨坊和Froneri分区管理。

哈根达斯的故事始于一位波兰移民——鲁本·马特斯。他早年随家人移居美国,从14岁起就在舅舅的冰淇淋车上帮忙。20世纪50年代,美国冰淇淋市场充斥着廉价、品质参差不齐的产品,马特斯看准高端市场的空白,决心打造纯天然、无添加剂的顶级冰淇淋,主要针对高档场所销售。1961年,他在妻子的支持下创立了哈根达斯品牌,并注册了一个丹麦风格的名称,试图营造欧洲高端形象。哈根达斯迅速走红,从纽约的美食店逐渐扩展到美国东海岸,成为高品质生活的象征。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起,哈根达斯经历了多次股权变更。1983年,它被美国食品巨头品食乐收购,随后进入欧洲市场。1989年,随着品食乐被英国酒业巨头帝亚吉欧收购,哈根达斯再次易主。在帝亚吉欧时期,哈根达斯重点拓展亚洲市场,并于1996年进入中国,那句“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的广告词曾风靡一时。2001年,美国食品集团通用磨坊从帝亚吉欧手中买下哈根达斯,随后雀巢获得了哈根达斯在美国的运营权。2016年,雀巢与PAI Partners合资创办Froneri,逐步整合了哈根达斯在欧洲和美国的业务。

如今,高盛若成功收购Froneri,将间接获得包括哈根达斯在内的多个冰淇淋品牌运营权,但哈根达斯全球商标权仍归通用磨坊所有。值得注意的是,通用磨坊也在筹划出售哈根达斯中国业务。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出售范围包括中国内地所有哈根达斯门店业务,潜在交易金额约为5亿至8亿美元,已有多家机构参与竞购。

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已大不如前。巅峰时期,哈根达斯在全球900家门店中,有超过400家位于中国。然而,目前中国市场门店数量已缩减至263家,客流量也大幅下降。随着消费降级和本土冰淇淋品牌的崛起,如DQ和蜜雪冰城等,哈根达斯的高价定位受到了强烈冲击。同时,新茶饮品牌的蓬勃发展也进一步挤占了冰淇淋市场。

哈根达斯的困境并非个例。近年来,多个跨国消费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挑战,纷纷选择出售资产或调整战略。例如,星巴克中国正计划出售股权,吸引了包括高瓴、凯雷投资等多家知名机构的关注。同样,法国运动品牌迪卡侬也启动了出售中国业务的计划,以应对市场竞争和业绩下滑的压力。

消费行业的并购热潮正在持续升温。今年以来,已有多起引人注目的消费并购案例发生。红杉中国收购Marshall马歇尔的多数股权、德弘资本从阿里手中买下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博裕资本收购高端百货商场SKP等,都彰显了资本对消费行业的青睐。在经济波动时期,消费行业因其刚性需求和抗周期属性而备受资本追捧。对于买方而言,抄底时机已经到来,他们期待通过收购跨国公司的中国业务,实现市场扩张和业绩增长。

哈根达斯的收购案只是消费行业并购浪潮中的冰山一角。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趋势的变化,更多跨国品牌可能会选择出售或调整中国业务。对于买方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刻。他们需要在众多潜在目标中寻找合适的标的,同时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

哈根达斯的故事,从波兰移民的小生意到全球冰淇淋巨头,再到如今面临被收购的命运,反映了消费行业的变迁和市场的无情。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