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商业版图近期再次掀起波澜,一系列高端首店的开业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也为城市商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LV在上海兴业太古汇推出的“路易号”旗舰店。这艘高达30米、占地1600平方米的船型建筑,不仅成为LV品牌的标志性展示空间,更以其独特的外观设计与对面星巴克烘焙工厂的“对视”,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二次创作,迅速晋升为新的网红打卡地。尽管开业当天高温预警,但南京西路却因此热闹非凡,工作日的冷清景象一扫而空。
首店经济正逐渐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据RET睿意德数据显示,拥有首店的购物中心客流量平均提升20%-30%,销售额增长超过15%。首店以其独特的品牌魅力和创新的消费体验,成为了商业竞争中的超级流量入口。
上海作为首店经济的先锋城市,其发展势头尤为强劲。据统计,今年前四个月,上海新增首店301家,其中高能级首店占比高达15.95%。自2015年提出发展首店经济以来,上海持续加大扶持力度,今年更是从展会支持、通关便利、财政激励等多个方面出台政策,对亚洲及以上级别首店给予高达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吸引了众多优质首店资源纷至沓来。
在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中,首店以其差异化的体验成为了品牌突破重围的关键。今年上半年,众多品牌纷纷在上海开设新店,力求为消费者提供独一无二的购物体验。部分头部品牌通过聚焦特定品类或概念,打造具象化的场景体验;一些国外知名餐饮品牌也将上海作为全国首店的首选之地;更有品牌跨界发展,如泡泡玛特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开设的popop全国首家门店,将潮玩IP融入珠宝设计,创新结构与工艺呈现IP故事,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
受年轻化兴趣圈层的推动,二次元等新兴业态也在商场中不断涌现。例如,《航海王》中国首家旗舰店“草帽商店”在上海百联ZX创趣场开业,店内不仅售卖周边产品,还通过还原动画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前来打卡。这些首店凭借各自独特的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事物和个性化消费的需求。
从首店的选址偏好中,可以窥见上海商业地标的变迁。长期以来,南京路、南京西路等核心商圈一直是首店扎堆布局的重点区域。然而,近年来新兴区域也凭借其差异化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入驻。如静安大悦城借助“二次元经济”的兴起,成为首店的热门聚集地;长宁区的愚园路、武夷路与徐汇区的武康路-安福路街区等历史街区,也在保留老建筑风貌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首店实现了业态创新与空间焕新。
然而,在新兴商圈与首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老牌商场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上海兴业太古汇、恒隆广场等老牌商场近年来销售额大幅下滑,亟需通过与LV等奢侈品巨头合作打造特色商业场景来寻求突破。老商圈遇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传统百货业态模式陈旧、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及电子商务和大型购物中心的竞争等。首店虽然能够在短期内为老商圈带来人气和流量,但并非万能良药。老商圈的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升级基础设施、消费环境和运营模式等。
尽管如此,上海首店经济的成功经验仍然为城市商业注入了创新活力,带动了商圈的繁荣与商业地产的升级改造。对于遇冷的老商圈而言,借助首店实现逆袭仍需在多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