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炎炎夏日的热浪不断侵袭,全国各地的空调使用量急剧上升,电力需求也随之激增,能源保障工作进入了“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为了有效应对这一用电高峰,多个地区纷纷采取行动,利用虚拟电厂和抽水蓄能等电力调节资源,实现电力供需的平稳过渡,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四川省,由于空调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电网负荷迅速攀升。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四川首个“有序充放电”居民小区虚拟电厂正式投入运营。该小区的车主们按照约定,在用电低谷期为电动汽车充电,而在用电高峰期则向小区的商业变压器放电,以此享受免费充电的福利。这一创新举措不仅降低了用电负荷,还促进了新能源的有效利用。
据四川某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王志强介绍,目前该小区的新能源汽车单日放电量已经能够满足2至3户家庭全天的用电需求。未来,如果参与反向放电的车辆数量增加到30辆,将能够基本覆盖该小区商业变压器的总负荷。
四川省在虚拟电厂和储能项目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全省已建成30座虚拟电厂和295个储能项目,可调能力超过100万千瓦。而在湖北省武汉市,电网的最大用电负荷也在不断刷新历史纪录,最高已达到1786.81万千瓦。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武汉市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在用电负荷较大的区域开展了多次精准响应。
其中,一家纺织企业积极响应虚拟电厂的号召,主动调整生产时序,在负荷高峰期停工两小时,因此获得了约4万元的响应补贴。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缓解电网压力,还为企业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营销运营中心副主任柳婷婷表示,实际响应量几乎达到了目标响应量的两倍,这充分展示了虚拟电厂精准响应市场化机制对用户用电负荷的引导作用。
同样受到高温天气影响的还有广东省,自7月以来,广东的电力负荷三次创历史新高,最大负荷达到1.64亿千瓦。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内的6座抽水蓄能电站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提供了1936万千瓦的调节能力,相当于为电网增加了超过10%的调节能力。其中,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的机组在7月内启动了超过1500次,同比增长55%。
南网储能公司运行分公司集控中心经理黄晓佳介绍称,在迎峰度夏期间,大湾区内的31台机组同时满发的次数和时长均较去年大幅增加,单日最大调节电量突破了1亿千瓦时,这相当于满足了1660万居民用户一天的用电需求。这些抽水蓄能电站的高效运行,为广东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调节的灵活性和效率,多个地区还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电力调节资源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以期在未来的迎峰度夏工作中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