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文博跨界联名,如何点燃青年消费新热潮?

   时间:2025-08-02 03:04:36 来源:央广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国内香氛玩偶品牌“FUFUSOUL”在重庆星光68广场举办了一场快闪活动,吸引了超过6万名顾客前来打卡,同时促使商场客流量激增近四成。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品牌的号召力,也反映出当下消费者对独特购物体验的热衷。

活动现场,一位来自浙江宁波的游客小潘被联名玩偶深深吸引,她表示:“这款玩偶在其他城市难以觅得,作为伴手礼送给朋友既有意义又独特。”小潘的这番话,无疑是对联名产品独特性和稀缺性的最佳注解。

近年来,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转变,联名经济悄然兴起,成为撬动消费增量的新杠杆。研究数据显示,到2024年,中国青年消费需求类型中,日常需求、取悦自我和IP联名将位居前列。预计今年,中国联名经济的市场规模将接近3000亿元。这一趋势反映出年轻人对个性化、情感化消费体验的强烈需求。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熊兴指出,联名经济精准捕捉了年轻消费者的心理变化,通过稀缺性、个性化和故事性赋予产品多元价值,从而催生了新的消费范式。从功能满足到情感共鸣,从大众趋同到个性表达,年轻人的消费心理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在快闪活动现场,市民和游客们纷纷驻足选购“FUFUSOUL”联名玩偶。这些玩偶不仅外观精美,更承载着重庆的城市文化基因,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的“情感纽带”。

联名经济不仅在香氛玩偶领域大放异彩,还逐渐渗透到文博领域。近年来,《黑神话:悟空》联名瑞幸咖啡、三星堆博物馆联名LABUBU等跨界合作案例层出不穷,推动了联名产品“破圈”进入大众视野。这些合作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选择,更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日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结合馆藏名画《唐寅临韩熙载夜宴图卷》,与商业品牌联合推出了文物衍生积木人偶“MASK熙载”。这款人偶在保留文物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开售首日,就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购买。

“这款小人偶太可爱了!设计者在尊重文物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让人耳目一新。”来自福建的游客王秋欣表示,购买文创产品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纪念方式,而自带“社交货币属性”的联名款更满足了年轻人对体验感的追求。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创与合作部主任池林介绍,博物馆还基于馆藏文物“秦良玉红绸盘金绣花蟒凤衣”,与茶饮品牌霸王茶姬推出了联名周边产品。通过抽奖、加价购、打卡赠送等方式,活动期间带动了到店客流提升20%,实现了文化体验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

“文化可以为商业品牌赋能,让品牌IP更具生命力和内涵。”池林表示,文物的精神价值是无穷的,“文博联名”的走热正是文化自信在消费领域的生动体现。这种跨界合作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购物体验。

对于游戏爱好者而言,联名产品同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刘丞慧就是一位“游戏迷”,她表示:“《明日方舟》与南越王博物院的联动、《物华弥新》在周年庆时与全国30余家博物馆的联动,都吸引着我走进博物馆,购买这些充满文化底蕴的联名产品。”刘丞慧认为,这些联名产品不仅满足了她的游戏需求,还让她在游玩中不自觉地了解了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内,文物衍生积木人偶“MASK熙载”成为了游客们争相购买的热门商品。这款联名产品不仅展现了文物的魅力,更激发了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然而,联名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同质化、IP透支等风险。对此,池林表示,博物馆将更加注重提炼文物的文化内涵,开发具有教育意义和实用性的联名文创产品,以更好地契合年轻人的兴趣点。同时,企业也应回归产品本质,聚焦差异化内容共创,将联名从营销手段升级为价值创造的长期战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