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软件界的明星企业Figma Inc.在其万众瞩目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中大放异彩,股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首日交易中从IPO定价的33美元飙升至115.50美元,涨幅超过250%,创下了近三十年来美国市场上融资超过10亿美元公司IPO首日涨幅的新纪录。
Figma的IPO表现远超市场预期。其股票开盘即跳涨至85美元,并在盘中一度冲至107美元的高点。最终,收盘时股价定格在115.50美元,较发行价实现了惊人的增长。这一表现不仅彰显了投资者对Figma的狂热追捧,也为其树立了行业新标杆。
此次IPO不仅为Figma带来了丰厚的资金回报,更将其市值推高至约563亿美元。若计入员工期权和受限股票单位等,其完全稀释后的估值更是突破了650亿美元大关。这一估值远超其IPO时的193亿美元,也数倍于软件巨头Adobe曾在2022年提出的收购报价。
回顾过去,Adobe曾计划以约2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Figma,但这一交易最终因面临多国监管机构的压力而流产。如今,仅一年多时间过去,资本市场给予Figma的估值已是Adobe当初报价的三倍有余。这不仅是对Figma独立发展道路的肯定,也让Adobe支付的10亿美元“分手费”显得物超所值,更像是一笔助力Figma加速成长的战略投资。
Figma的IPO共发行了3,693.7万股A类普通股,其中公司直接发行1,247万股,筹集资金约4.11亿美元;现有股东出售2,446万股,套现约8.07亿美元。此次IPO的认购倍数超过40倍,显示出投资者对Figma的强烈需求。
在这场资本盛宴中,非营利组织马林社区基金会(Marin Community Foundation)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该基金会通过出售1,340万股股票套现约4.41亿美元。Figma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ylan Field的持股价值也飙升至约60亿美元,使他成为科技界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之一。
Figma的故事始于2012年,由两位布朗大学的学生Dylan Field和Evan Wallace共同创立。他们凭借对设计软件行业协作痛点的敏锐洞察,打造出了一款颠覆传统的设计工具。Figma从一开始就构建于云端,实现了实时协作的功能,让设计师、产品经理和工程师能够同时在同一个设计文件上进行查看、评论和编辑。这种革命性的设计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团队协作的效率,也迅速赢得了设计师社群的青睐。
然而,Figma的野心远不止于此。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开发团队内部不同角色之间的界限正在被打破和重塑。Figma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推出新产品,丰富其产品矩阵。从核心的设计工具Figma Design,到在线白板工具FigJam、幻灯片工具Figma Slides,再到融入了AI技术的Figma Make、Figma Sites、Figma Buzz和Figma Draw,Figma正试图覆盖产品开发的全生命周期。
这一系列动作清晰地表明,Figma正从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工具转变为一个多产品、跨职能的综合性平台。其目标是赋能整个产品团队,实现端到端的工作流程优化。这一战略转型不仅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也直接反映在了公司的财务数据上。2025年第一季度,Figma实现了2.28亿美元的收入和4,490万美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高达46%。
如今,手握IPO募集的资金和Adobe支付的“分手费”,Figma拥有了更加充足的资源来执行其宏大的增长计划。公司将持续投入研发,特别是AI领域,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同时,Figma还将致力于转化用户、深耕存量客户、拓展国际市场和寻求并购机会,以实现长期增长。
Figma的成功上市不仅为公司自身带来了辉煌的成就,也为整个SaaS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它证明了在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资本市场依然愿意为真正优质、稀缺的资产支付高昂的溢价。Figma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创新企业勇敢追梦,不断突破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