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资本市场浪潮中,香港市场以其蓬勃的融资活力吸引了全球目光。据统计,截至7月底,港股市场的股权融资总额已跃升至近3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近三倍,IPO市场的活跃更是为“A+H”上市模式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此背景下,首创证券于7月25日宣布了一项重要决策,计划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这一举措标志着券商在时隔六年后,再次重启港股上市之路,旨在提升公司的资本实力、综合竞争力以及国际影响力。
目前,已有13家券商在A+H两地上市,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知名券商。首创证券的加入,无疑将进一步壮大这一群体的力量。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北京的证券公司,首创证券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在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4.18亿元,同比增长25.49%;归母净利润为9.85亿元,同比增长40.49%。从业务构成来看,资产管理业务成为了公司业绩的重要增长点,全年收入达到9.09亿元,占比高达37.61%,同比大幅增长62.67%。
然而,首创证券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尽管资管和投行业务表现出色,但经纪业务却陷入了增长瓶颈。特别是在2024年,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下降了1.37%,显示出增长乏力的态势。公司的利息净收入也持续承压,自2023年起转为负值,虽然2024年有所回升,但整体仍未实现盈利。
进入2025年,首创证券的增长势头并未得到延续。一季度公司业绩出现下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32亿元和1.51亿元,同比下滑23.34%和31.42%。公司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债券市场波动导致资产管理业务收入显著下降所致。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资管业务的剧烈波动直接拖累了整体业绩。
在业绩承压的同时,首创证券还宣布了一项重大资本支出计划。公司拟斥资不超过1.1亿元购置位于上海杨浦区东外滩的办公楼,以满足上海分公司的自用需求。这一举措旨在突破现有办公场地的限制,提升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并强化公司的品牌形象。
面对资管业务波动带来的收入结构单一风险和利息净收入持续负值凸显的盈利模式短板,首创证券选择了双轨战略。一方面,公司通过H股上市谋求国际资本与资源的协同;另一方面,公司在上海购楼夯实长三角战略支点。这种“向外拓展”与“向内深耕”的同步推进,既展现了公司的破局决心,也反映了其在转型过程中的阵痛。
首创证券的后续动态无疑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H股募资能否有效补强业务短板?香港市场的估值认可度如何?这些问题都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