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中国旗下的山姆会员商店,近期在商品策略上的变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山姆原总裁朱晓静曾强调,会员始终是第一位的,山姆在采购上有着近乎信仰般的执着,追求极致品质。然而,如今山姆的选品思路似乎正逐渐偏离这一初衷。
近年来,山姆会员商店在国内快速发展,通过精简SKU、严格把控商品品质和完善本土供应链,逐渐建立起核心优势。消费者对于山姆的印象普遍是品质可靠,愿意为其会员制商业模式支付会员费。然而,随着人事变动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山姆的供应链本土化策略似乎变得更加激进。
近期,山姆上架了一系列中国本土大众商品,如溜溜梅、卫龙等,甚至包括了好丽友派这样的常见商品。这些变化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认为山姆开始“糊弄”会员,背离了其一直以来强调的品控优势。消费者支付会员费,本质上是在为山姆的“严选价值”买单,而现在,这种价值似乎正在被削弱。
山姆对此并非不知情,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空间,他们仍然选择了这些商品。例如,好丽友派虽然标注了减糖、增加可可成分等标签,但其配料中的代糖甜味剂仍然反映出山姆品控标准的降低。这种商品大众化和品控标准降低的趋势,正在影响山姆的核心优势,进而损害品牌信任。
除了上新商品外,山姆还悄悄下架了一系列广受好评的独家口碑产品,如太阳饼、巧克力牛奶等。这种变化背后,是山姆追求更大利润空间的策略。近年来,山姆已成为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引擎,承担着更大的发展压力。因此,山姆选择了加速扩店和缩短选品周期,同时更加侧重高利润产品。
然而,这种策略调整并未能完全应对外部竞争的加剧。同类型的会员制零售巨头Costco正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德国奥乐齐也凭借品控和极致性价比快速扩张。在国内市场,盒马等新零售品牌持续发力,胖东来等本土品牌也在刷新消费者的认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山姆的品控优势已经很难再与同类商超拉开太大差距。
更令消费者不满的是,山姆的一些爆品很快便在市面上找到了同款,且价格更为亲民。例如,山姆推出的草莓盒子蛋糕成为爆品后,盒马便迅速上线了分量更小、价格更低的同款产品。这种趋势正在加速消解山姆的优势,若用户信任不再,山姆此次转舵将更加得不偿失。
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山姆需要重新审视其策略调整是否得当。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不能忽视会员的需求和信任。只有坚守品质和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