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盛大启幕的首日,一场聚焦全球供应链发展动态的贸促智库交流活动成功举行。会上,备受瞩目的2025版《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以及一套涵盖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和韧性指数的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正式发布,为全球供应链的发展态势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
据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态势稳健。从2018年至2024年,促进、连接、创新和韧性四大指数均呈现出上升趋势,这标志着全球供应链正朝着更加高效、更具活力的方向迈进。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依然强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院长赵萍在活动中指出,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的发布,不仅拓展了研究领域的广度与深度,更为全球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她强调,促进指数和连接指数自2024年首发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而在本届博览会上,创新指数和韧性指数的首次发布,更是为全球供应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赵萍进一步介绍,促进指数以全球供应链促进分析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了基础设施、规则影响、政策环境、技术创新和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连接指数则全面评估了全球供应链上中下游的连接逻辑及内外部影响因素。创新指数则重点衡量了全球供应链的内驱动力,包括创新活动、投入和环境。而韧性指数则科学反映了全球供应链的内在质量,从预防、抵御和恢复三个维度进行了全面考量。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全球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指数矩阵以2018年为基准年,并将各项指标的基准值设定为1。据计算结果显示,促进指数增长至2.71,连接指数增长至1.56,创新指数增长至2.16,而韧性指数则增长至1.22。尽管整体趋势向好,但赵萍也指出,全球供应链的韧性仍相对脆弱,面临较大的安全挑战。韧性指数的上升幅度相对较小,且波动较大,这提示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提升全球供应链的韧性水平。
针对全球供应链的发展现状与挑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提出了多项建议。包括打造高效联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坚持开放包容的多双边规则、制定互利共赢的供应链政策、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发展环境以及完善普惠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等。这些建议旨在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和协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忠在活动上表示,中国贸促会作为连接中外工商界的重要桥梁,始终秉持开放姿态,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发展注入持续动能。他强调,本次贸促智库交流活动不仅为全球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权威数据与前瞻洞察,更为破解供应链瓶颈、构建韧性生态提供了“中国方案”与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