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美股市场中,英伟达的表现尤为抢眼。当地时间7月11日,其股价收盘报164.92美元,微涨0.50%,将公司总市值推高至惊人的4.02万亿美元。在交易日内,英伟达的股价更是一度攀升超过2%,触及167.89美元的新高。
就在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之时,一个值得注意的消息传来: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再度减持了所持股份。根据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7月11日,黄仁勋减持了约22.5万股公司股票,价值约3640万美元。这一举动是他今年3月制定的一项股票出售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允许他在年底前出售至多600万股股票。事实上,在6月20日和23日的两个交易日内,黄仁勋已经累计出售了10万股英伟达股票。
黄仁勋的这一系列减持行动,发生在英伟达股价飙升、市值屡创新高的背景下。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英伟达作为全球领先的GPU制造商,其硬件在AI训练、推理和大型语言模型部署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多家科技巨头首选的基础设施供应商。这也使得黄仁勋的个人财富急剧增长,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他的身家已经达到了1440亿美元,超过了沃伦·巴菲特,位列全球第九。
英伟达的成功并非黄仁勋一人的功劳。近期,公司董事会成员、NewEnterprise Associates风投合伙人布鲁克·西维尔也减持了英伟达股票,套现约2400万美元。西维尔自1997年起便担任英伟达董事,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黄仁勋的减持行为也引发了一些投资者的担忧和质疑。有公司治理专家指出,高管频繁减持可能传递出对公司长期前景信心不足的信号。黄仁勋的减持时机也被部分分析人士解读为“精准踩点”,即在股价达到高点后进行减持。尽管英伟达强调减持行为符合相关规则,但市场仍对其动机保持关注。
尽管如此,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仍然被众多华尔街分析师看好。今年6月,巴克莱分析师基于对Blackwell芯片推出的乐观看法,将英伟达的目标价上调至200美元;若达到这一股价,英伟达市值将达到4.9万亿美元。而Loop Capital分析师Ananda Baruah更是给出了华尔街迄今为止最高的目标价:250美元,这意味着英伟达估值将达到6万亿美元。
随着英伟达市值不断攀升,其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的一颗璀璨明星。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关注英伟达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需要理性看待其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毕竟,股市瞬息万变,任何一家公司的股价都不可能永远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