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空经济步入从“技术研发”向“产业集群”转变的快车道,资本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关键,成为连接各方、构建生态的重要桥梁。在2025年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期间,一场专为投资机构、企业及研究机构量身打造的“低空经济投资与商业闭门会”悄然拉开帷幕,此次会议采取邀请制,聚焦投资逻辑、融资智慧、商业化探索及并购新机遇,共商资本如何为低空经济生态的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会上,关于投资逻辑的探讨聚焦于“生态位价值”的全新视角。与会嘉宾强调,低空经济领域的投资不再仅仅着眼于单个企业的表现,而是更加注重其在整个生态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和不可替代性。例如,那些掌握核心飞控技术的企业,尽管规模不大,却因其在产业链中的战略位置而备受瞩目;而那些能够打通飞行器、能源与空域数据接口的平台型企业,则因其在生态中的枢纽作用而更受资本的青睐。同时,投资机构也分享了“组合投资”的策略,通过布局产业链的上下游,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有效降低单一项目的投资风险。
在商业化盈利模式的探讨中,与会者强调了“生态协同效应”的重要性。通过分享多个成功案例,嘉宾们展示了跨行业协同所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例如,某飞行器制造商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飞行意外险”,不仅降低了用户的顾虑,还获得了可观的分成收入;某低空物流枢纽则联合餐饮、零售企业,共同打造“空中快消供应链”,通过流量变现实现了综合收益的提升;而某空域管理平台则向气象、测绘企业开放数据接口,从而获得了稳定的服务收入。这些跨行业的协同合作,成功打破了单一场景下的盈利天花板。
关于并购整合的讨论也备受关注。嘉宾们指出,头部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更注重“生态补位”的逻辑。他们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填补自身生态空白的标的进行并购。例如,出行平台通过并购低空交通运营商,完善了“地面+空中”的立体出行网络;能源集团则通过收购氢燃料加注设备企业,进一步布局低空能源网络;而智慧城市服务商则通过并购低空安防企业,增强了城市治理能力。同时,行业协会也发出倡议,呼吁各方避免恶意并购与垄断行为,通过良性的整合推动生态的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