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银行业掀起了一场利率下调的风暴,对传统储蓄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各大银行纷纷调低存款利率,储户们的理财观念正悄然发生变化,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开始寻找新的投资出路。
自5月下旬以来,六大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率先行动,将一年期定存利率首次压低至1%以下,活期利率更是降至0.05%。这一举措迅速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紧接着,十余家中小银行也紧随其后,一年期定存利率普遍徘徊在1.1%至1.2%之间,最高也未超过1.7%。例如,杨凌农商行在5月21日宣布调整利率,其一年期定存利率下调至1.1%,其他期限的定存利率也相应下调,全面进入“1时代”。
此番利率下调,不仅影响了普通储户,也让大额存单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多家银行不仅调低了大额存单利率,还下架了两年期以上的产品。目前,大行大额存单利率普遍未超过1.4%。以招商银行为例,该行在售的中短期限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1.3%、1.4%和1.4%。中国银行的情况类似,已无两年期以上存款产品在售,利率水平也相对较低。
面对利率的持续下滑,不少储户陷入了焦虑与选择困境。来自福建的储户黄元就是其中之一。她表示,自己6月份到期的两笔存款,当时的利率还在3.5%左右。如今,这部分收益将大幅缩水,100万元存款三年的利息从10.5万元减少至3.9万元。尽管心有不甘,但黄元还是决定到期后多看几家银行,不过大概率还是会选择存款产品。
然而,在年轻一代中,一股新的理财潮流正在悄然兴起。面对低利率环境,他们开始配置“新三金”——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黄金基金。这些投资组合不仅提供了比传统储蓄账户更高的预期回报率,还有助于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
深圳的投资者阿亮就是这股潮流中的一员。他自称“收蛋人”,将每天0.01%的收益比作“收一个蛋”。阿亮目前将收入的60%都投入到债基市场,每天乐此不疲地查看收益。虽然行情波动时会有亏损,但总体来看,2024年他的综合收益率为5%,远超定期存款利率。随着存款降息,他正考虑将剩余的40%存款也投入到债基中。
与阿亮不同,在深圳工作的李飞则更加多元化地配置了资产。他除了配置一定比例的债基和货币基金外,还从2022年开始陆续购入黄金ETF产品,目前黄金ETF已占据他个人资产的三成仓位。近期,由于存款降息和黄金价格回调,李飞正计划将部分存款资金转入黄金ETF进行“抄底”。他表示,虽然近期黄金价格波动较大,但他个人看好后续价格走势,因此会在波动中适当高位套现、低位加仓。
随着低利率环境的持续,传统储蓄方式已不再具备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投资渠道,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蚂蚁财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某一时间点,已有数百万90后和00后同时配置了余额宝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黄金基金,“新三金”浪潮正在席卷年轻一代。
存款搬家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央行数据显示,某一月份居民部门存款减少数千亿元,而同期非银存款大增。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银行的存款结构,也对金融市场的整体流动性产生了影响。开源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指出,目前1年期定存挂牌利率已低于现金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未来或仍将驱动部分存款向理财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