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业绩表现出色,可以用“蓄势待发,后来居上”来形容。在这一季度,腾讯控股(00700.HK)实现了1800.2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3%,相当于每天收入约20亿元;净利润为478.21亿元,同比增长14%,日均净利润达到5.3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标志着腾讯再次步入扩张轨道。
腾讯的业绩无疑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AI不再是孤立的业务线,而是成为了推动业务增长的生产力工具。谁能高效部署AI,并找到最适合自身业务的赋能方式,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然而,尽管腾讯的业绩表现出色,资本市场的反应却相对冷淡。腾讯控股的股价在5月15日攀升至527港元/股后,目前有所回落,稳定在509港元/股左右,仍低于摩根士丹利等投行预期的600港元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净利润表现略低于预期,部分原因在于第一季度高达189亿元的研发投入。
面对这一情况,腾讯在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宣布将加大对AI和海外市场的投入,涵盖基础大模型、算力、开发工具以及应用层面的全面升级。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市场的AI竞赛已经全面展开,并将是一场持久战,对腾讯具体业务的韧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腾讯的三大业务板块中,增值服务依然表现抢眼,第一季度实现营收921.33亿元,同比增长17%,占总营收的51%。增值服务的毛利同比增长22%至549亿元,推动整体毛利率达到55.82%,创下八年来新高。其中,游戏业务已成为腾讯的基本盘,本土游戏和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分别增长24%和23%。
腾讯游戏的迅猛增长主要得益于长青游戏,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马化腾表示,AI能力已经对效果广告和长青游戏等业务产生了实质性贡献。例如,《和平精英》通过引入DeepSeek大模型推出AI队友和助手功能,使用户时长增长了16%;《王者荣耀》则利用AI生成内容降低开发成本,提升流水表现。
在新游戏方面,《三角洲行动》表现突出,日活用户峰值达到1200万,成为近三年来行业发布新游戏中日活最高的游戏。然而,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在电话会议中表示,未来季度可能无法持续受益于与去年一季度低基数的对比。他指出,中国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FPS)的市场占比远低于世界其他地区,这是腾讯未来的增长空间。
腾讯对游戏阵容的危机感显而易见。在受到《原神》等游戏的冲击后,腾讯游戏急需推出新的爆款来提振投资者信心。在今年的Sprak 2025腾讯游戏大会上,发布了史无前例的46款游戏,但其中能够真正替代长青游戏的潜力作品并不多。
在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腾讯云连续七年蝉联中国市场第一,是腾讯众多业务的基础。腾讯云在AI实时互动、智能媒体生产等细分项中占据优势,今年将继续加大投入,包括兴建新的海外数据中心,扩展云业务的国际版图。
营销服务板块包括视频号、小程序、广告平台等,其中广告平台依托AI技术实现了更精准的个性化投放,整体收入同比增长20%。至于电商业务,腾讯副总裁刘炽平在电话会议中表示,最新的组织调整幅度很小,微信电商团队只是进行了正式的拆分,并非重大调整,腾讯在短期内不会大举扩张电商业务。
展望未来,腾讯将继续打造王牌游戏和应用,并依托微信14亿+的社交用户流量池,开发独特的智能体。刘炽平透露,微信有机会打造一个与微信生态深度连接的智能体,这将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也是腾讯差异化的核心产品优势。尽管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但智能体的推出无疑将为腾讯带来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