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白酒行业深度调整,这一轮变革何时迎来拐点?

   时间:2025-05-21 12:58:4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白酒行业的这一轮调整,究竟进展如何?从不同视角出发,答案大相径庭。

资本界普遍认为,库存问题是本轮白酒行业调整的核心。自2016年起,白酒行业逐渐摆脱了2013年至2015年的低谷期,迎来了一轮以高端化为主导的复苏。那段时间,白酒产业进入狂热状态,头部企业大肆扩张产能,经销渠道积极囤货,推动整个产业链飞速发展。然而,近年来多种因素导致白酒消费能力下滑,过剩的产能和库存堆积如山,形成了库存、价格、销售之间的恶性循环。若仅从库存角度看,即便将2023年视为去库存的元年,预计到2026年前后,行业或将迎来周期性的反转。

行业数据也大致印证了这一观点,显示出“挤压式增长”与“结构性繁荣”并存的现象。尽管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总产量同比下降1.8%,降至414.5万千升,但销售收入却达到7963.84亿元,同比增长5.3%;利润总额达到2508.65亿元,同比增长7.76%,整体盈利能力略有提升。因此,众多支持白酒行业的券商和部分白酒上市公司纷纷宣称,行业周期即将反转,白酒正逐步走出调整期。

然而,本轮白酒行业调整的动因远比库存问题复杂,还涉及经济趋势、白酒消费趋势的变化、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头部企业的动能培育等多个方面。市场派则显得更为悲观,他们认为这一轮调整的剧烈程度和影响,可能会超过2013年那一轮。白酒经销商的大规模退场,便是行业深入调整的明显信号。这些经销商作为白酒市场的资深参与者,堪称最懂市场的群体,他们的退场意味着行业阵痛正在加剧,或许还远未到谈论周期反转的时候。

2024年,白酒上市公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分化。之前仅是二线及以下白酒品牌业绩分化,如今连头部阵营也难以幸免。五粮液与茅台的差距越来越大,泸州老窖也逐渐被山西汾酒赶超。即便是2024年的增长先锋山西汾酒、古井贡酒、老白干酒,在2025年第一季度也遭遇了业绩增速的大幅下滑。增速领先的古井贡酒,收入和业绩增速已降至10%左右,山西汾酒更是降至10%以内。贵州茅台即便再创辉煌,若出海动能无法持续,这一轮增长又能维持多久呢?

各种周期叠加之下,白酒行业正经历深刻变化:其核心驱动力已悄然改变。市场正由自上而下的“品牌时代”向自下而上的“消费时代”过渡,运营重心也从以品牌为核心的多层销售转向直接争夺消费者心智。随着白酒市场进入存量时代,以及消费者群体的年轻化,“少喝点、喝好点”的趋势愈发明显。因此,高品质、大品牌、定价合理且产品均衡的白酒更受市场欢迎,这要求白酒企业将产品本身置于品牌和渠道之上。

白酒消费属性的增强,对市场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原本金字塔形的品牌和产品形态,正逐步转变为哑铃型结构,次高端和大众市场成为最明确的增长点。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深度调整期中,山西汾酒仍能凭借青花汾酒和玻汾保持较高增速。而顺鑫农业旗下的“民酒”牛栏山,则因错过高端化时机,未来市场地位或将尴尬。政务消费减少后,商务消费也在下滑,但民间宴席场景依然稳健,成为各大白酒品牌的必争之地。近年来,专为宴席市场设计的产品层出不穷,如梦之蓝水晶版、水井坊的龙凤系列、郎酒的红花郎等,瓶身带有红色元素的白酒几乎都可以视为宴席市场的潜力股。

在渠道层面,白酒厂商已意识到传统大商模式无法直接触达消费者。当前,几乎所有主流白酒厂商都在强调BC联动,即品牌直接下场,带领经销渠道服务终端消费者。多家白酒厂商已在财报中强调终端数量的规模和增长,并将其重要性阶段性地置于经销商之前。在此过程中,白酒品牌将开瓶率作为重点考核目标,推动终端消费、消化社会库存,确保销售体系正常运转。

因此,本轮白酒行业调整并非仅因库存周期,而是整个白酒产业逻辑的深刻转变。这一转变使白酒这一消费品回归到消费的核心定位上。部分清醒的白酒公司将当前市场定义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开始控制核心产品出货量、控货稳价促市场,并系统性地调整运作模式,全面拥抱消费者,顺应白酒行业新趋势。

回顾2013年的白酒行业调整,次年白酒市场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大面积亏损。除了茅台,几乎所有白酒上市公司都遭遇业绩下滑甚至亏损。不少中小型白酒品牌在市场动荡中消失,行业花了3年时间才慢慢迎来复苏信号。与当年的迅速调整相比,如今这一轮调整更像是一场漫长的钝刀割肉。若从2023年糖酒会算起,时间已过去两三年,但从整体状况看,拐点或许仍未到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