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无尽的尽头》豆瓣8.3分逆袭:司法剧如何触动人心?

   时间:2025-05-20 17:21:48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年的上半年,国产剧集领域迎来了一部备受瞩目的佳作——《无尽的尽头》,它在豆瓣上取得了8.3的高分,成为上半年国产剧中的佼佼者。

起初,这部剧集并未受到广泛关注,其首播时的数据表现并不理想,甚至让主创团队感到沮丧。然而,在五一假期期间,《无尽的尽头》却实现了口碑与热度的双重逆袭。即便是在点映后的几天里,该剧在平台上的热度依然稳定在25000左右,令人刮目相看。

这部剧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与其扎实的剧情、有力的台词、女主角的专业表现以及对法律的深入普及密不可分。网友们纷纷表示,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无尽的尽头》的成功之道。

在短剧盛行、情绪至上的当下,《无尽的尽头》作为一部没有流量明星加持、也非首部聚焦未成年题材的司法行业剧,其逆袭之路显得尤为不易。那么,这部剧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总制片人马科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整部剧的创作心路历程。马科本身是法律专业出身,他所在的公司一直坚持制作原创内容,且多为现实题材。2021年,团队偶然间了解到了“未成年人检察官”这一新兴职业,出于好奇,他们开始深入了解这份职业,并决定将其作为特种行业剧集的主题。

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在2019年才正式成立,因此,写一个成立仅两年的部门故事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编剧团队在采风过程中发现,检察官们还在摸索中前行,剧中呈现的很多案件和制度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完善的。

马科表示,团队做《无尽的尽头》的初衷就是呈现一个新部门诞生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普法的效果。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不仅翻阅了大量法制栏目、积累了丰富的案件素材,还深入与检察官们交流,了解她们在办案过程中的真情实感。

在与检察官们的交流中,团队逐渐发现了她们的另一面。除了职业身份外,她们也像同学、邻居、老师一样,有着自己的困惑、无奈和坚持。这些真实的情感被融入了剧集中,使得角色更加有血有肉。

在创作思路上,马科强调,团队一开始就设定了明确的主线故事——围绕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的成立去讲述,包括团队成员的加入、成长以及案件的选择。这些案件的选择必须遵从“抛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思考如何预防问题”的方向去做。

例如,第一集的“三少年霸凌”案件就抛出了多个问题:老百姓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犯罪?犯罪者为什么不能判死刑?检察官在这里的职能是什么?这些问题迅速激发了观众的讨论和共鸣。

马科认为,剧本需要有一个直给的案件来迅速拉入观众进入情境。而《无尽的尽头》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它并没有程式化地呈现案件本身的惨痛,而是将案件作为一个问题的开始,呈现了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庭审阶段,主角林之桃的庭审台词和对每一个未成年犯罪的定性都充分展示了这一点。她不仅关注案件的本身,更关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起到预防的效果。

《无尽的尽头》在拍摄手法上也独具匠心。它避免了直接展示未成年被侵害的过程,而是通过模糊处理或对准施害者来呈现这些场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受害者再次揭开伤疤的疼痛感,并避免让观众产生围观犯罪现场的感觉。

马科表示,团队从一开始就没有将《无尽的尽头》当作一部悬疑片或犯罪片去拍。他们更注重的是如何通过剧集来传递法律的力量和司法人员的作用,以及如何不断完善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

在演员选择上,团队也下足了功夫。他们选择了演技派演员任素汐、高伟光和刘琳等实力派演员来担纲主演,并大量试用了小演员来呈现剧集的核心内容。这些小演员们在现场的表现也极为出色,有的甚至能够将工作人员看哭。

《无尽的尽头》的另一个特色是主角团之间没有情感纠葛,更多的是团队协作。在这样的合作中,女性角色林之桃成为了智慧和能力的担当,而男性角色白恩宇则一反常规,成为了剧中的刺头。这种设定不仅增加了剧集的戏剧性,也更符合司法题材本身的要求。

在剧本创作上,《无尽的尽头》也与其他题材有所不同。除了内容创作外,剧本上还有很多下划线标记的法律术语和流程。演员们在拿到剧本时,需要严格按照这些标记来表演,以确保台词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从2021年到2025年,历时四年,马科和他的团队只做了这一个项目。当豆瓣评分出炉后,他们感到既庆幸又后怕。庆幸的是还有观众认可他们的努力,后怕的是万一没有触底反弹,团队可能会因此解散。不过,最终的结果证明了一切都是值得的。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