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铜师傅:雷军青睐的“铜葫芦”,能否敲响港股IPO之门?

   时间:2025-05-14 20:01:23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系列电影的推动下,“哪吒”形象风靡一时,许多人心生向往,梦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哪吒。而就在《哪吒2》上映仅一个月后,一家深耕传统铜工艺的企业宣布获得该IP授权,计划推出全铜手办。这家企业便是铜师傅,它借此机会,带着联名手办的预售佳绩,正式向港股IPO发起冲击。

铜师傅的IPO之旅,不仅是对“国潮”趋势的一次押注,更是对非遗技艺能否在资本的浪潮中坚守匠心的考验。据统计,铜师傅占据铜质文创市场35%的份额,年营收达到5.71亿元,并拥有1575项著作权。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相互碰撞、融合的故事。

铜师傅的创始人俞光,曾是一名拥有美术专业背景并从事铜制品卫浴产品多年的商人。他因一尊价格高昂的铜关公像而萌生了创办铜工艺品公司的念头。他深入市场调查发现,传统铜工艺品不仅价格虚高,设计也陈旧,与年轻人的审美需求相去甚远。于是,他决定亲自下场,用更实惠的价格和新颖的设计,打破传统铜工艺品的“高价神话”。

俞光的商业策略深受小米影响。他学习了小米的运营之道,首先在供应链上进行整合,改进生产流程,控制成本,追求质价比。铜师傅推出的第一款爆品——铜葫芦挂件,便是这一策略的体现。这款挂件因性价比高、便携且适合赠送而广受欢迎,销量超过57万件,创收超亿元。小米创始人雷军也曾购买过铜葫芦,并对铜师傅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小米体系之外最像小米的创业企业”。

除了学习小米的运营策略,铜师傅还借鉴了其“粉丝经济”模式。他们将粉丝称为“铜粉”,并每年举办一次“铜粉英雄大会”,与粉丝互动,增强粉丝黏性。这一策略不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还促进了产品销售。

在IP联名方面,铜师傅与《哪吒2》等热门IP合作,将非遗“失蜡铸铜法”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例如,他们推出的可拆卸混天绫、动态风火轮等设计,让铜器从静态摆件升级为可互动的“文化符号”。这些产品预售破千万,显示了年轻人对“魔童”情怀的热烈追捧。

为了摆脱对外部IP的依赖,铜师傅将IPO募资的25%投向原创IP开发,并提出“传统题材潮玩化”战略。他们推出了“玺匠金铺”和“欢喜小将”等子品牌,分别针对高端收藏市场和年轻消费群体。这种分层策略既保留了对中年男性核心客群的文化认同,又通过萌化设计吸引了Z世代。

铜师傅将省级非遗“失蜡铸铜法”包装为“东方极致美学”的代名词,与三星堆等文物进行联名合作,通过“考古级还原”与“潮流化表达”的结合,在国潮赛道中形成了差异化定位。他们不仅注重产品的设计和质量,还注重文化叙事的构建,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然而,铜师傅的IPO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招股书显示,其研发投入占比在文创行业中仅为及格线,品控压力随着SKU数量的增加而增大。他们计划未来三年新增30家直营店,将门店网络从9家扩张至39家,这一决策虽然看似是对线上依赖的纠偏,但也带来了重资产模式的风险。

在国际化方面,铜师傅虽然试图通过文化混搭冲入西方市场,但文化折扣效应使得其在欧美市场的接受度有限。他们不得不加速产品迭代以维持热度,并多元化其品类以形成产品矩阵。然而,这一策略也带来了品牌主体稀释的风险。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铜师傅仍然坚持其匠心精神和非遗传承的使命。他们希望通过资本的力量实现品牌和市场价值的跃升,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充满启示的范本。

铜师傅的故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历程,更是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生动写照。市场正拭目以待,看铜师傅能否在资本的浪潮中坚守匠心,最终化身为重塑行业格局的“三头六臂”的哪吒。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