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一项针对公募基金行业的重磅改革方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基民不赚钱,基金公司赚钱”的痛点问题。该方案包含25条详细措施,从基金公司收入报酬机制、长周期考核机制、提升权益规模和占比等多个维度入手,全面推动公募基金行业的转型升级。
在薪酬机制方面,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首先,鼓励基金公司设立与业绩基准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对于业绩表现优秀的基金,将适用更高的管理费率,而业绩不佳的基金则面临费率下调。未来一年内,行业头部机构需确保此类基金发行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总数的60%。同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对基金经理的薪酬进行动态调整,业绩长期低于基准的基金经理薪酬将明显下降,以此激励基金经理提升投资业绩。
方案还强调了长周期考核机制的重要性,要求基金公司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适当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中,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且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这一举措旨在引导基金经理更加注重长期投资效益,而非短期规模扩张。
在提升服务投资者能力方面,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修订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信息披露模板,强化基金业绩表现及管理费分档收取的信息揭示,提升信息披露的可读性和针对性。同时,推动基金公司提升对各类中长期资金的服务能力,研究创设更加适配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基金产品,并启动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正式运行,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数据信息交互服务。
为了促进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方案还支持基金公司并购重组,鼓励优质头部基金公司业务创新发展,并推动中小基金公司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同时,加强对基金公司股东股权、公司治理、基金运作等方面的监管,提高托管机构准入门槛,确保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在权益投资方面,方案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包括提升权益基金相关指标在监管评价的权重,支持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创新发展,研究推出更多与基金业绩挂钩、投资者回报绑定的浮动费率基金产品。同时,实施股票ETF的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以加快新产品上市速度。
在约束基金经理管理数量和规模方面,方案建立了常态化的逆周期调节机制,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产品注册节奏与进度。同时,合理约束单个基金经理管理产品数量和规模,加强对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持股集中度的监测力度与风险提示,确保基金经理能够充分履行管理职责。
最后,方案还强调了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执法力度的重要性。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加强基金公司股东股权、公司治理等重点领域制度供给,丰富监管执法手段。同时,建立行业最佳实践分享机制,加大执法标准、典型案例公示力度,提升行业声誉管理和预期引导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还提出了对基金销售机构的分类评价机制,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占比、投资者盈亏与持有期限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举措旨在引导基金销售机构更加注重长期投资效益和投资者利益保护。
总的来说,《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将迎来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革。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严格监管措施的实施,有望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