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饶婷
编辑丨李文贤
继被撤销独立大区后,近日雀巢大中华区被曝换帅。
据悉,执掌大中华区三年的张西强即将离任,由菲律宾市场负责人马凯思(Kais Marzouki)接棒。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雀巢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依次为53.51亿、50.37亿、49.73亿瑞士法郎,逐年下滑,不过有机增长率分别为3.50%、4.20%和2.10%。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雀巢作为“超级航母”具备战略惯性,人事变动难以动摇其既定节奏。
在消费市场仍显疲态的当下,未来如何带领雀巢中国市场突破增长瓶颈,是新帅马凯思即将面临的一场关键考验。
雀巢中国首位本土CEO离职
作为首位本土CEO,张西强即将挥别工作了13年的雀巢中国。
据悉,张西强则将于7月1日正式卸任,并在今后的18个月中继续担任雀巢战略顾问。
回溯其职业轨迹:2012年雀巢收购惠氏,时任惠氏财务总监的张西强顺势进入雀巢体系,此后历任惠氏营养品业务高级营运总监、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总裁兼雀巢大中华区食品业务负责人等职位。
2022年1月雀巢架构调整设立大中华大区后,张西强被擢升为集团执行副总裁兼该大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上任初期,张西强曾为大中华大区定下雄心目标:2025年实现600亿元营收,2030年冲刺千亿规模。
不过盘点发现,近三年,雀巢大中华大区的销售额徘徊在50亿瑞士法郎左右,始终未能突破人民币500亿元。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雀巢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依次为53.51亿、50.37亿、49.73亿瑞士法郎,逐年下滑,不过有机增长率3.50%、4.20%和2.10%。值得关注的是定价策略的转折——三年间定价贡献率从2.5%降至-2.1%。
职业转型方面,这位财务出身的管理者已确定新动向。
据挑战者创投官方消息,2025年8月1日起,张西强将加入挑战者创投,担任运营合伙人。
挑战者创投特别强调了张西强的双重优势:曾在惠氏、太太乐、雀巢等企业担任重要管理职务,积累了深厚的行业资源和实战经验;同时,作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和澳洲注册会计师,在财务与战略管理方面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
新帅系雀巢菲律宾市场负责人
接棒张西强掌舵雀巢中国市场的马凯思有何职业背景?
据悉,马凯思将在5月开始进行交接,并于7月1日起正式履职。
公开资料显示,马凯思是位不折不扣的雀巢“老将”,于1995年加入雀巢集团,历任中非和西非地区首席执行官,现任雀巢菲律宾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横跨亚非两大洲的市场历练构筑起其独特的全球化视野。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人事调整或与区域市场表现密切相关。
据小食代报道,雀巢全球CEO傅乐宏与AOA大区CEO艾睿明近期到访了菲律宾市场。傅乐宏赞扬了菲律宾市场的本土化创新,称10个当地家庭中有9个都购买雀巢产品,公司尽力满足了他们对质量和多元化的高期望。艾睿明则强调,“菲律宾是雀巢最大的市场之一”。
上述报道提到,雀巢方面认为,自2018年以来马凯思带领雀巢菲律宾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和业务成功。在其领导下,公司通过成功的跨品类策略实施,协同高效的职能体系等战略,巩固了市场地位。
在雀巢最新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中,公司特别提到,在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大区,增长较为广泛且以定价贡献为主导。其中,中非和西非、菲律宾以及印度做出了巨大贡献。
雀巢大中华区一季度收入约100亿元
此番人事变动,也让雀巢中国市场的表现备受关注。
一季报显示,2025年前3个月雀巢集团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2.3%至226.01亿瑞士法郎。其中,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大区以55.39亿瑞士法郎的收入、3.6%的增速成为重要增长极。
尽管被撤销独立大区后,雀巢中国市场业绩单独列表描述。但财报披露,在大中华区,有机增长率为1.7%,其中实际内部增长率为4.0%,定价贡献率为-2.3%。
2024年第一季度,雀巢中国市场销售额为12.33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5.9%。若以有机增长率1.7%计算,则今年第一季度雀巢大中华区销售额约为12.54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约101亿元),约占集团总收入的5.55%。
财报特别提到,在中国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下,消费者需求保持平稳。在第一季度,由于部分品类经销商库存的增加所带来的分阶段销售策略,对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傅乐宏也在业绩会提到,“中国的政策更多地集中在供给侧,可能对需求侧的关注相对较少。”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雀巢作为“超级航母”具备战略惯性,人事变动难以动摇其既定节奏。“大中华区的整体表现,虽然没有说很惊艳,在目前的这个经济情况之下,应该来说是难能可贵了。”
而新零售专家则指出,雀巢在华业务板块比较分散,一些核心品类缺乏系统性深耕。
在消费市场仍显疲态的当下,未来如何带领雀巢中国市场突破增长瓶颈,是新帅马凯思即将面临的一场关键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