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AI)浪潮的汹涌推进中,商汤科技SenseTime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了这场科技革命中的弄潮儿。近日,在2025年技术交流日活动上,商汤科技隆重推出了其AI大装置SenseCore 2.0的升级版,这是自该装置问世14年来的首次重大升级,标志着商汤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次升级后的SenseCore 2.0,以其灵活、敏捷、可靠的特点,致力于促进AI基础设施、应用开发以及行业需求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商汤还亮相了新版本的多模态AI平台“商汤日日新SenseNova V6”,该平台自2024年以来,已成为商汤在多模态领域发力的重点成果,具备超长思维链、数理分析能力、多模态深度推理以及全局记忆等前沿技术。
商汤科技的这一系列动作,伴随着其“一基两翼”战略的形成,似乎为其打开了通往广阔AI应用场景的大门。这一战略依托商汤在企业级应用领域的丰富经验,将大模型能力赋能于生产力工具和交互工具,从而推动了其在多个行业的深度渗透。
在生产力工具方面,商汤的大模型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国移动、金山办公、宁波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知名企业,显著提升了客户的生产效率。数据显示,2024年,以订单金额为代表的客户付费意愿同比增长了6倍。在智能办公领域,商汤的办公助手、代码助手等产品用户数已突破150万,日调用量达到上百万次,每日处理的Token数超过35亿,触达了1000万开发者,成为增速最快的AI办公工具之一。
在交互工具方面,商汤在拟人陪伴模型的关键指标上稳居行业前列,其中某头部客户的月调用量在一年内增长了833%,次日留存率达到50%,日均使用时长达到130分钟。商汤还在智能硬件交互领域加速布局,将多模态大模型应用于机器人、智能眼镜、智能车舱等智能硬件,开放测试数月来已接入超过70家企业。在智能营销领域,商汤结合数字人技术助力电商营销,2024年生成的视频时长同比增长超过800%,带来的GMV同比增长超过90%。
根据IDC发布的《2024年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报告,商汤在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中以13.8%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仅次于百度和阿里云。2024年财报显示,商汤的应用落地场景丰富,涵盖了智能陪伴、智能硬件交互、智能营销等多个领域,月均用户使用量较2023年增长了8倍。
商汤科技的这一系列成就,得益于其在AI基础设施、大模型和应用三个方向上的全面布局和深度协同。AI基础设施支撑了大模型的能力跃迁,联合优化带来了模型成本的下降,从而催生了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同时,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继续指引模型的发展,并推动AI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可以说,商汤科技正处于AI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成式AI不仅是其技术革新的体现,更是驱动其业务结构跃迁的引擎。
然而,在光鲜的成就背后,商汤科技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尽管其生成式AI业务在2024年取得了超过24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103%,连续两年保持三位数增速,收入占比也由2023年的34.8%提升至63.7%,但公司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商汤科技的净利亏损同比收窄了33.7%,但仍达到43.07亿元。自2018年以来,商汤已连续亏损7年,累计亏损额达到545亿元。
商汤科技的业务主要涵盖生成式AI、视觉AI和智能汽车三大板块。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生成式AI模型训练、微调和推理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商汤将业务重心逐渐转移到这一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国内大模型市场的份额上,商汤却有所下滑。据IDC报告显示,2024年商汤以13.8%的市场份额位列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前三,而2023年其市场份额为16%,排名第二。
在智能汽车领域,商汤旗下品牌“绝影”产品线覆盖驾驶、座舱、云端三大模块,但面临着来自百度、华为、小马智行等科技巨头的激烈竞争,以及造车新势力加速自研战略带来的市场挤压。车企自研浪潮的兴起,压缩了第三方智驾方案供应商的市场空间,使得商汤获得车企整包方案订单的难度增加。
商汤的视觉AI业务也面临着挑战。作为商汤的起家业务,2024年其收入大幅下滑39.5%,仅录得11.1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由2023年的53.9%降至29.5%。这主要是由于公司聚焦服务高质量核心客户,并推进现有视觉AI客户向生成式AI业务迁移所致。
尽管如此,商汤科技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为了适应AI 2.0时代的发展,公司进行了组织架构的重大调整,构建了更加集中和高效的组织架构。同时,商汤还宣布将业务架构调整为“1+X”模式,“1”代表生成式AI相关业务,“X”包括智能汽车、家庭机器人、智慧医疗等独立业务,这些业务将寻求独立融资,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最新年报中,商汤科技显示其管理与销售总费用同比下降9.1%,全年净亏缩窄。研发支出同比增长19.2%,达到41.32亿元,主要用于增加对基础模型训练和微调的投资,以及生成式AI应用开发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尽管销售开支和行政开支均有所下降,但应收账款账龄却在拉长,截至2024年末,应收账款达到69.74亿元,其中超3年的应收账款从上年的15.42亿元增长到38.21亿元。
尽管营收增长、亏额下降,但商汤的总负债和负债率却出现增长。总负债达到109.5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2%;负债率达到31.67%,同比增长超过7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也告负,且降幅达到21.4%至-39.27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商汤科技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仍面临着较大的财务压力。
在喜忧交织、危机互现中,商汤科技仍处在爬坡较劲期。尽管率先卡位、踩中风口为其带来了显著的市场优势,但新兴市场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且高迭代。商汤科技能否持续吃透生成式AI红利、持续把好宝贵窗口期、保持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的同时有效改善盈利状况,仍是其面临的重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