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分众并购新潮:对数曲线下的电梯广告行业终局推演

   时间:2025-04-13 17:57:18 来源:钛媒体APP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广告界掀起轩然大波的一桩并购案近日尘埃落定,行业领头羊分众传媒以83亿元的估值,通过股票加少量现金的方式,将排名第二的新潮传媒全资收入囊中。此举不仅引发了业界的广泛热议,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众多评论者多从股市及财务层面剖析此次交易,而鲜少有人从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恰逢笔者近期重温美团创始人王慧文在清华大学的《产品课》讲座,其中提及的“对数曲线”业务战略判断,恰好为理解分众与新潮的并购案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尤其适用于电梯广告这一细分领域。

从市场集中度与规模效应两大维度出发,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审视这次并购及其背后的行业逻辑。

提及行业前景,市场规模往往被视作重要评估标准。据中国广告协会发布的报告,2024年中国广告业整体规模预计达到1.5万亿元,相比之下,图书零售市场规模仅为1129亿元,足见广告行业的庞大体量。然而,对于制定业务战略而言,宏观市场规模数据的参考价值有限,市场集中度才是更为关键的指标。

市场集中度通常以CR值表示,如CR2即行业前两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CR值越高,市场集中度越大。例如,中国电信行业由移动、联通、电信、广电四家主导,CR4高达100%,市场集中度极高。通常,市场集中度决定了行业最终可能剩下的企业数量,要么是独家垄断,要么是双寡头,或是三足鼎立,亦或七雄争霸,亦或无数小企业并存。

大部分行业最终会形成2-3家主导企业的格局,这类行业的典型特征是规模效应并非持续上升,而是在达到一定规模后逐渐减弱或倒退,受制于成本因素。电梯广告行业正是如此,无论是分众还是新潮,都无法完全垄断所有电梯点位,且行业供需关系限制了规模效应的无限扩张。

规模效应在商业竞争中的重要性,无异于物理世界中的万有引力。能否实现规模效应,往往是业务能否壮大的前提。规模效应呈现三种形态:指数增长、线性增长和对数增长,分别对应不同的竞争态势和行业终局。

指数增长如微信,随着用户量增加,网络效应加速放大,最终一家独大。线性增长如抖音和淘宝,规模与效应成正比,内容或卖家供给无限,观众或买家越多,平台价值越大。对数增长则如电梯广告行业,初期规模效应显著,但达到一定规模后,增长放缓。这是因为电梯点位和广告主数量有限,供需匹配受限,形成“双边网络且同边负效应”。

分众与新潮的竞争,就是点位争夺战。分众专注一二线城市高价值点位,新潮则从二三四线城市社区起步,采用差异化策略。电梯广告行业的规模效应链条为:点位增多→触达用户增多→签约广告主能力增强→广告主数量增加→点位利用效率提升→单个点位成本降低→可拿下更多点位。然而,随着点位增加,同边负效应显现,优质点位有限,客户争夺激烈,进入巷战后,成本上升,利润下降,陷入囚徒困境。

此次分众并购新潮,被誉为“世纪并购”,不仅因为交易规模庞大,更在于它实现了对数型规模效应行业囚徒困境下的最优解。分众占据约60%市场份额,新潮占15%-20%,两家合计超过80%,市场集中度高。行业双寡头格局稳固,长期共存,如同美团与饿了么,或优爱腾在长视频领域的竞争。然而,直接合并面临反垄断监管、投资人利益博弈及管理层恩怨等多重障碍。新潮CEO张继学的让步成为关键,他愿意以分众的名义实现梦想,甘于担任首席增长官,为合并铺平道路。

合并后,分众将拥有更深的护城河,优势更加明显,点位与客户资源互补,营销合力增强。同时,吸纳新潮人才,为即将到来的AI时代增添胜算。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