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的聚光灯下,小米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以一场深度演讲,分享了小米汽车在过去一年中的非凡旅程与未来展望。这位科技巨擘的领航者,首次亮相这一行业盛会,便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展示了小米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雄心壮志与技术创新。
雷军首先提及,小米汽车自2024年面世以来,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实现了20万辆的交付佳绩,这一速度无疑在行业内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不仅是数字上的突破,更是小米品牌力量和技术积累的集中体现。”雷军自豪地表示。
谈及小米SU7的市场反响,雷军特别强调了其上市首月的辉煌成绩——88,000辆的订单中,有60%来自未试驾、未见实车的“天使用户”。这一数据背后,是小米过去15年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品牌信任与用户基础。
在技术层面,小米SU7 Ultra以其卓越的性能,成为了小米汽车的技术标杆。该车型搭载的三电机系统,提供了1548匹马力的强劲动力,零百加速仅需1.98秒,极速超过350公里/小时,定价为52.99万元。更令人瞩目的是,这款车型在德国纽博格林赛道上跑出了6分46秒874的惊人成绩,不仅成为史上最快的四门量产车,还在国内五大赛道中均夺得冠军,赢得了包括保时捷、GTR等国际品牌的赞誉。
雷军透露,小米SU7 Ultra上市不到三天即销售破万辆,提前完成了全年的销售任务。这一成绩不仅显示了小米在豪华电动汽车市场的强劲竞争力,也超出了雷军自己的预期。他坦言,超豪华市场对小米的接纳程度“出乎预料”,小米SU7 Ultra的上市,已经显现出其破圈潜力。
在技术研发方面,小米同样不遗余力。雷军透露,过去五年,小米在技术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已超过1050亿元,而2025年的投入预计将超过300亿元。在电驱动系统上,小米完全自研并量产了自家主驱电机,具备行业领先的转速能力。这一底层技术的突破,为小米汽车的高性能表现提供了坚实支撑。
雷军将电动化视为智能电动汽车的“上半场”,而智能化则是“下半场”。他强调,小米在过去三年中,在智能驾驶领域取得了快速进展,实现了从高速NOA、城区NOA到无图NOA和端到端大模型的全面覆盖。目前,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已全面升级为端到端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驾驶体验。
除了智能化技术的不断突破,小米还将重心投向了整车智能生态的构建。雷军认为,除了软件之外,“硬件生态”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为此,小米汽车配套开发了智能香氛机、对讲机、智能表盘、底盘灯等一系列电子周边产品,并鼓励行业伙伴共享标准接口,实现生态件的互联互通。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小米汽车的智能生态体系,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雷军在演讲中多次强调开放协同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他希望通过这一战略,将手机、智能家居、汽车三者打通,实现无缝连接。目前,已有多家车企与小米达成生态共建共识,共同推动这一愿景的实现。
回顾小米汽车的发展历程,雷军感慨万分。当初小米宣布进军汽车行业时,外界普遍质疑其“来得太晚”。但如今看来,小米汽车凭借其在技术、品牌、生态等方面的优势,已经迅速切入赛道,并在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雷军表示:“今天看来,小米汽车的出现可能是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