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视新闻频道揭露了一种以“短剧推广”为幌子的新型网络骗局,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报道,这一骗局打着“零基础月入过万”的诱人旗号,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
所谓“短剧推广”,即是通过下载、二次创作剪辑并分发短剧视频,引导观众通过特定链接或口令付费观看,从而赚取佣金。然而,这一看似简单的赚钱方式,却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不少受害者被所谓的“免费短剧推广课程”所吸引,这些课程往往承诺能够让人足不出户就能轻松赚钱。然而,一旦踏入这个陷阱,受害者就会发现,所谓的“免费课程”只是诱饵,真正的目的是推销高价且毫无价值的“陪跑课程”。这些课程费用高昂,动辄数千元,但提供的却是毫无实用价值的内容。
更为恶劣的是,一些商家还利用信息差进行欺诈。他们声称需要支付高额的授权费用才能获得短剧推广资格,但实际上,这些授权费用完全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免费获得。商家通过制造这种虚假的授权门槛,大肆收割受害者的钱财。
商家还会以“拉新分佣”和“一键推广”等名义,进一步诱骗受害者。他们声称只要拉来新用户或支付推广费用,就能获得高额佣金或分红。然而,当受害者尝试提现时,却会发现提现门槛极高,且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达标。
一位受害者表示,她在一款名为“陆元影视”的短剧推广APP中投入了数千元进行推广,但当她尝试提现时,却发现资金被冻结。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陆元影视”的投诉多达上百条,其中不少都涉及账号封禁和资金提现冻结等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这场骗局的本质其实就是“裂变”。商家通过免费的课程吸引大量受害者加入,然后利用他们的贪念和赚钱心理,不断诱导他们支付更多的费用。而当受害者发现无法赚钱时,商家又会以各种理由推卸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短剧“出海”的火热,一些机构也开始宣扬“短剧海外推广”。然而,这一过程涉及诸多硬件门槛和技术难题,割韭菜的名目更是层出不穷。这些机构往往以鼓励的话术诱导受害者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但最终却往往无法兑现承诺的收益。
针对这一骗局,法律专家表示,虽然商家在法律层面难以被定性为诈骗,但他们的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短剧推广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这种以欺诈手段谋取暴利的违法行为。
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切勿轻信所谓的“轻松赚钱”神话。在面对诱人的赚钱机会时,要保持理性思考,仔细甄别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陷入类似的网络骗局之中。
对于已经遭受损失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应积极寻求法律援助和维权途径。通过向相关部门投诉和举报商家的违法行为,为自己和其他受害者争取应有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