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近日揭晓了两项重要命名:航天员登月服被命名为“望宇”,而载人月球车则被命名为“探索”。这两个名字不仅富有诗意,更蕴含深意。“望宇”寓意着航天员将遥望宇宙,站在月球表面,甚至火星、小行星上,感受宇宙的壮丽,与“飞天”航天服一道,展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逐步深入。“探索”则表达了中国对月球乃至宇宙深空未知领域的探索渴望。
随着“望宇”登月服和“探索”载人月球车的研发工作稳步推进,中国的载人登月任务目标也日益清晰。新一代“望宇”登月服旨在确保航天员在月面环境下的健康安全,同时支持他们进行攀爬、驾驶和科学实验等特殊活动。相较于美国的“阿波罗时代”登月服,“望宇”更加轻量化,便于航天员穿脱,活动自由度更高,使他们在月面上能够轻松自如地完成各种动作。
“探索”载人月球车则将承担采集月壤样本的重要任务。月球表面存在的水冰资源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这些资源主要以水合物和氢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物中,特别是在月球南极的永久阴影区。载人月球车将使航天员能够采集到更遥远的月壤样本,并将其运送到载人登月舱、月面实验室等设施内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确定月壤的水含量,探索提取和利用方法。
中国航天还计划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上建立栖息地。随着国际载人探月任务的推进,西方国家正在实施“阿尔忒弥斯计划”,而多国筹建的门户月球轨道空间站也有望于未来几年内开始部署。月球轨道空间站不仅有助于提升月面科研试验站的探测范围和科研力量,还将成为载人深空探测任务的重要基础设施,未来与月面发射场协同工作,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中转站。
中国载人登月任务不仅着眼于月球科学考察和相关技术试验,更致力于突破并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在未来,中国将建立长期支持航天员在月面活动的月球科研试验站和月球轨道空间站等空间基础设施,依托这些科研活动平台,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
载人月球车“探索”的命名也揭示了中国载人登月的重要目标:探索月球乃至太阳系、宇宙的更多奥秘。月球起源、水冰资源形成、月震原理及月球内部深层结构等谜题长期困扰着科学家,有待航天员和人工智能搭档不断深入探索。更多载人登月任务还将帮助人类探知太阳系演化、宇宙中的“水资源”等奥秘。
在技术进步方面,人工智能、大型3D打印设备和微型生物圈技术将成为未来载人登月任务和月球工作生活的重要助力。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升探测器和航天员辅助设备的效能,帮助绘制更加精密的月球地形图和结构图,为月球基地建设寻找合适选址。大型3D打印设备则将被航天员带上月面和月球轨道空间站,为月球资源原位利用贡献力量。而微型生物圈技术则有望初步满足航天员月球生活需求,打造可持续的有人照料月面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