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的鹅卵石正经历着一场神奇的蜕变。这些看似普通的石头,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后,将摇身一变成为太阳能电池板上的关键组件——电池片,为光伏发电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这场“点石成金”的奇迹背后,是一条漫长且复杂的产业链。从最初的石英矿(鹅卵石)开始,经过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等多个环节,最终制成电池片,再与其他组件如光伏玻璃、边框、胶膜等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光伏组件。这一过程不仅需要高精尖的技术支持,更离不开众多企业的紧密合作。
在我国,有这样一家企业,它不仅掌握了“点石成金”的全流程技术,更是硅基新材料行业中的佼佼者——合盛硅业。作为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合盛硅业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这样的布局也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构成了严峻考验。
近期,合盛硅业宣布发起新一轮融资,这一举动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与常见的融资方式不同,合盛硅业此次选择了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这一较为新颖的方式。据悉,该ABS项目的基础资产为供应商对公司的应收账款债权,以及公司对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债权。这一融资方式在光伏制造类企业中并不多见,无疑为合盛硅业拓宽了融资渠道。
那么,合盛硅业的财务状况究竟如何呢?从最新的财务报表来看,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规模庞大。截至2024年9月末,应收账款为10.37亿元,而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规模则高达168.29亿元。这一数字不仅创下了历史新高,也反映了公司在过去产能建设中的巨大投入。
自2021年以来,合盛硅业为了布局光伏或硅基全产业链,开启了大规模的投资计划。累计投入超过800亿元,涉及多个重大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随着投资的增加,公司的资金压力也随之增大。
截至2024年9月底,合盛硅业的货币资金仅为11.01亿元,较上一年同期缩水超过30%。同时,公司的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高达52.45亿元和97.82亿元。资产负债率也上升至63.03%,同比增加了5.31%。在这样的背景下,合盛硅业急需寻找新的融资渠道以缓解资金压力。
ABS融资方式的引入,对于合盛硅业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与定增等融资方式相比,ABS融资不涉及企业股权的变动,不会稀释原股东股权。同时,它还可以将特定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移出,实现表外融资,有助于优化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并提高资产周转率。
从股东结构上看,罗立国家族持有合盛硅业78.59%的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作为宁波首富的罗立国及其子罗烨栋,对于此次ABS融资项目寄予厚望。他们希望通过盘活应付账款、应收账款等资产获取资金,从而有效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为迎接行业回暖做好充分准备。
回顾过去几年,工业硅和有机硅市场经历了冲高回落的历程。2021年,光伏产业链上游产业迅猛爆发,带动了工业硅及有机硅需求的激增。作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合盛硅业的业绩也迎来了飙升。然而,随着市场风云变幻,近几年公司的利润持续下滑。业绩下滑的背后,是硅料市场价格的持续低迷。
尽管如此,合盛硅业并未放弃希望。随着工业硅落后产能的改造与淘汰、多晶硅供应端的持续减产,市场预计过剩局面将得到缓解。近期,有机硅DMC价格也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这一切都为合盛硅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