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高价摆渡车争议背后,景区生存困境与游客权益如何平衡?

   时间:2025-02-25 16:12:27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龙虎山景区的一起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一名游客因拒绝购买观光车票并试图徒步进入景区,被工作人员阻拦,这一幕迅速登上了热搜,引发了公众对景区高价摆渡车的广泛讨论和严厉批评。

长久以来,公众对景区高价摆渡车的不满情绪持续累积,近年来更是愈演愈烈。某旅游媒体在近期发布的几篇关于景区行业的文章中,收到了近3000条读者评论,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对景区摆渡车的抱怨和批评,言辞之激烈,足以看出公众对此问题的不满程度。

面对消费者的强烈不满,景区方面是否真的置若罔闻?为了深入了解情况,该媒体特意与几位景区管理者进行了交流。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表示:“我们非常在意,但我们别无选择。”

首当其冲的是门票经济。过去十几年,门票收入一直是景区稳定的财源。但自2018年起,国家大力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使得很多景区的门票收入不仅增长停滞,甚至在政策推动下逐年下降。尤其是从2020年开始,“景区减免门票”成为各地刺激文旅消费的一项普遍政策,虽然这一政策在消费者中广受好评,但对景区却造成了巨大冲击。

有人认为,摧毁门票经济是正确的,景区应该依靠二次消费商业项目盈利,国家这是在倒逼景区转型。从理论上讲,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国内90%的景区来说,这一逻辑却是行不通的。

很多人只看到了景区占据了优质的山水风景资源,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最优质的文旅资源”同时也受到了国家在各个层面上的严格限制,禁止进行过多的二次商业开发。有的景区管理者甚至表示,他们几乎无法开展任何成熟的、能赚钱的二次消费商业项目。

从官方层面来看,景区道路系统和小交通系统是为了方便游客游览的必备设施,因此大力发展摆渡车等小交通项目往往会受到积极鼓励。这也使得景区能够依靠这类项目快速、便捷地获得官方投资、金融贷款等资金,推动景区提升等级和影响力。

然而,对于游客来说,高价摆渡车却成为了他们游览过程中的一大痛点。虽然景区方面表示,他们一定会给游客提供选择权,比如保留徒步游玩线路,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徒步游览线路的游客量逐年下降,而且游客往往会脱离规定的徒步路线,深入“禁区”探索,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

游客对国有景区一直存在一个认知误区,认为国有景区应该像城市公园一样免费对大众开放。但实际上,国有景区不仅要维护好旅游资源,还要在市场化竞争中去赚钱。而且,景区摆渡车等小交通项目往往投资巨大,维护成本高昂,因此价格居高不下。

那么,游客与景区在高价摆渡车上的矛盾真的无解吗?其实并非如此。关键在于景区要深入思考游客真正反感的是什么。实际上,游客对摆渡车本身并不反感,他们反感的是强制性消费、高价格和糟糕的服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景区管理者开始尝试新的方法。比如规划小而美的徒步登山路线,给予游客充分的选择权;引入新能源摆渡车,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推动价格下调;强化摆渡车服务,让游客享受到应有的服务。

这些尝试虽然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在此,我们也发起一个征集活动,欢迎景区管理者和游客们分享关于景区摆渡车更好的解决方法或案例,让我们共同推动文旅消费健康发展,刺激景区加速升级迭代。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