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PPT成“背锅侠”?形式主义之源究竟何在?

   时间:2025-02-24 12:13:04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知名企业创始人对内部工作方式的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明确提出,组织管理中要严禁形式主义,特别指出内部沟通不得使用PPT。无独有偶,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也签发文件,要求简化工作方式,PPT仅在特定场景下使用,其他内部沟通一律禁用。

这一趋势并非新鲜事,早在2004年,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就已禁止高管会议使用PPT,转而采用不超过6页的叙述文,旨在促进深度思考和有效沟通。不少职场人士对此举拍手称快,认为PPT已从原本的沟通展示工具,演变为“向上管理”的手段,导致“做得好不如PPT做得好”的无奈现象。

然而,禁用PPT就能解决根本问题吗?有观点认为,即便换成Word或Excel等工具,依然可以通过文字修饰数据、图表夸大成果,达到同样的目的。更重要的是,PPT在企业展示、路演宣发、客户拓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一刀切的禁令可能会抹杀这些优势,最终影响工作效率。

一位前互联网公司员工蒋瑞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在部门业绩排名第一,却因PPT内容简洁,未能详细展示未来规划,而被打了低绩效,无缘年终奖。相反,有同事制作了长达120多页的PPT,尽管内容多为流水账,却因看似详尽的规划获得了好评。蒋瑞认为,PPT应简洁明了地呈现内容,而非讲故事的工具。

同时,不少中层管理者也表达了对PPT的复杂情感。某互联网大厂中层箫清表示,他负责的业务方向多,需要用PPT高效地向老板、客户及潜在客户讲清业务逻辑。尽管制作PPT占用了大量时间,但仍是沟通效率最高的方式。他认为,一刀切禁止PPT可能会走向另一种形式主义,管理层应让员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是否使用PPT。

多位受访者指出,PPT之所以成为形式主义的代名词,根源在于与绩效考核挂钩的述职汇报机制。为了升职、加薪、年终奖,员工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在PPT的美化和内容上,而非实际工作。因此,管理层应思考如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优化制度和考核机制,减轻员工负担。

PPT文化在互联网行业尤为盛行,但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反思“大公司病”,重视业务创新和执行。管理的缺位和效率低下才是形式主义产生的真正原因。提升效率的有效做法包括指标分解、实时监控细节和数据变化、提高员工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叶国富提出的会议333原则、方洪波的拒绝表演式上班、贝佐斯对会议效率的要求等,都是对形式主义的有效反击。这些举措旨在简化沟通形式、精简决策环节、提升审批效率,从而真正有利于业务发展。

总之,PPT本身无罪,关键在于如何合理使用。管理层应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优化制度和考核机制,提升管理效率,让员工将精力集中在真正有价值的工作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