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味市场的风云变幻,绝味鸭脖的昔日辉煌与当下挑战并存。曾几何时,走进绝味鸭脖门店,那诱人的鸭脖、鸭头等美食总能勾起人们的食欲,然而,如今的消费者体验却似乎有了微妙的变化。
消费者王维向媒体吐槽,称绝味鸭脖的员工似乎经过特殊培训,总是先夹一大堆食物,再在顾客的“少抓一点”声中夹回部分,最终付款金额常常超出预算。这样的购物体验,让不少消费者对绝味鸭脖产生了不满。
不仅如此,卤味市场的整体趋势也显得疲软,年轻人对卤味的兴趣似乎有所减退。与此同时,卤味市场的竞争却日益激烈。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卤味”的企业已超过20.8万家,众多玩家纷纷涌入这一赛道。
绝味食品,作为卤味市场的昔日领头羊,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2005年在长沙开出第一家门店,到迅速扩张至全国,绝味鸭脖曾以其独特的口味和营销策略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然而,近年来,绝味食品的业绩和口碑却出现了下滑,门店数量也有所收缩。
消费者李海涛曾是绝味鸭脖的忠实粉丝,但近年来却很少再购买。他表示,一方面是因为卤货价格上涨,性价比不高;另一方面,随着健康饮食风潮的兴起,他也开始偏好少盐少油少糖的食品。绝味鸭脖因其特有的风味与制作工艺,往往含有相对较高的盐分与脂肪,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加盟商奕辰也透露,如今门店的卤货销售情况大不如前。地摊经济的兴起和周边夫妻老婆店的竞争,使得绝味鸭脖的客流被分流。现卤现卖的社区小店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进一步挤压了绝味鸭脖的市场份额。
在业务结构上,绝味食品的大部分收入仍来自卤制品。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卤味赛道,绝味食品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早在2017年,绝味食品就开始拓宽业务版图,投资了多家知名企业。然而,这些投资并未带来显著的收益,反而让公司损失不小。
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绝味食品曾尝试推出奶茶业务。然而,这一尝试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近半年时间过去,绝味食品的奶茶业务并未有新的动作。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绝味食品拥有万余家门店的优势,但其门店面积小,增加水吧台等机器并不容易。且奶茶市场已经饱和,绝味食品想靠奶茶实现增长并非易事。
食品安全问题也是绝味食品面临的一大挑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绝味鸭脖的投诉屡见不鲜,涉及“食出异物”“食后腹泻呕吐”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对绝味食品的品牌形象造成了损害。
在此背景下,绝味食品需要反思并调整策略。如何在保持产品稳定性的同时,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这些都是绝味食品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绝味食品曾以其独特的口味和营销策略创造了商业奇迹。然而,时至今日,面对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绝味食品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的策略来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