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在太空中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漂移表演”,结束了长达两个多月的逆行之旅,于2月24日17时35分正式转为顺行。这一转变,宛如宇宙中的一次华丽转身,从“倒车”状态切换至正常行驶。
回溯至1月12日,火星在这轮会合周期中达到了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仅为约9600万公里。然而,在这之后的40多天里,火星与地球的距离逐渐拉大,增加了约29%,达到了约1.24亿公里。伴随着距离的增大,火星的亮度也显著减弱,从一颗璀璨的红星变为稍显黯淡的天体,亮度降低了约60%。
这场太空中的“漂移”奇观,引发了公众的好奇与疑问。为何火星会呈现逆行现象?其亮度又为何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科普专家王科超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在太阳系这个庞大的舞台上,八大行星共同围绕着太阳逆时针旋转,但它们的轨道和速度却各不相同。地球以每秒约29.8公里的速度在内侧轨道疾驰,而火星则以每秒约24.1公里的速度在外侧缓缓前行。每隔26个月,地球就会在轨道上“超车”火星,此时,从地球上观察,火星仿佛正在“倒车”,这就是火星逆行的现象,每次持续两个多月。本次逆行周期中,火星于去年12月8日在巨蟹座启动逆行,直至今年2月24日,在双子座结束逆行,重新恢复顺行。
王科超进一步解释,火星与地球距离的迅速拉大,是导致火星“颜值”下降的主要原因。从1月12日至2月24日,火星的视直径从14.58角秒缩小至11.33角秒,亮度也从-1.4等降至-0.4等。这意味着,原本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晰观察到的火星极冠冰盖,现在变得模糊不清,如同被一层毛玻璃所覆盖。
尽管火星的亮度有所减弱,但其顺行周期才刚刚开始。据王科超介绍,从2月24日起,火星的顺行周期将持续至2027年1月。在此期间,人们仍有机会观测到这颗红色行星的精彩表现。然而,需要注意的是,2026年1月10日将迎来火星合日,届时火星将躲藏在太阳背后,与地球短暂“失联”,这将是一次观测火星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