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杨振宁力阻!1400亿超大对撞机计划,中国物理学界何去何从?

   时间:2025-02-22 13:06:24 来源:基建不倒翁作者:基建不倒翁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物理学的浩瀚星空中,超大对撞机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引领着科学家们探索未知粒子的奥秘。这一高端科研设备,对于深入研究粒子物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然而,在追求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不同国家与科学家间的见解往往大相径庭。

早在2012年,有物理学家提出,应跨越小型对撞机的局限,斥巨资打造一台超级对撞机。这一设想初时看似壮志凌云,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预算如同滚雪球般膨胀至惊人的1400亿人民币。这一数字远超最初预期,迫使科研人员重新审视这一庞大计划。

中国科学家对于大型对撞机的渴望,源自于其对高能物理研究的巨大推动作用。尤其是针对高速粒子的研究,现有设备已难以满足需求。自1984年正负电子对撞机问世以来,尽管它曾引领一时风骚,但在日新月异的物理学领域,已逐渐显得力不从心。为此,一场关于超大对撞机建造的研讨会应运而生,旨在汇聚众智,共谋未来。

然而,就在研讨会如火如荼之际,90多岁高龄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却挺身而出,坚决反对这一耗资巨大的项目。杨老认为,尽管中国科学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需将有限资源投入到更多科教项目中。他担忧,一旦超大对撞机项目失败,将给国家带来难以承受的经济损失。

杨振宁还指出,超大对撞机的研发不仅技术难度极高,且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历史上,美国曾投入巨资却收效甚微,欧洲虽取得部分成果,但历经无数次试验,人力物力损耗巨大。在当前阶段,中国虽具备研发潜力,但人才储备与技术积累尚未达到完全自主水平。

面对杨振宁的质疑,支持者们也不甘示弱。他们认为,现有对撞机已难以满足科研需求,超大对撞机的研发将推动物理学乃至整个科技领域的进步。中国已具备建造这一设备的科技条件,不应因一时的经济考量而错失良机。

双方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超大对撞机的研发之路,似乎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然而,无论最终决策如何,这场争论无疑为中国科学界带来了一次深刻的反思,提醒我们在追求科学高峰的同时,也应理性审视自身实力与资源限制。

在这场科学与现实的较量中,超大对撞机的命运似乎仍悬而未决。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争论都将成为中国科学史上一段难忘的篇章。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