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瑞幸咖啡:告别9.9元时代,增长新挑战何在?

   时间:2025-02-22 09:10:50 来源:钛媒体APP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瑞幸咖啡近日发布了其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在经历了上一季度的亏损后,已稳步回归增长轨道。全年总净收入达到344.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4%,营业利润为35.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在门店拓展方面,瑞幸全年净新开门店6092家,总门店数已达到22340家,同比增长37.5%。平均每月交易客户数为7180万,同比增长48.5%。

在财报的第四季度,即传统淡季,瑞幸依然表现出色,单季净收入达到9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1%,营业利润接近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高达368%。瑞幸咖啡董事长兼CEO郭谨一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2024年是公司业务发展的关键一年,公司战略聚焦,目标明确,执行到位,持续扩大了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然而,尽管业绩表现稳健,瑞幸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原材料价格和运营成本的上涨,瑞幸正在悄然调整价格策略。虽然郭谨一在财报会议上表示目前没有提价计划,但不少用户已经发现,瑞幸的平均价格上涨了2-3元。特别是9.9元专区的产品,不少单品价格后增加了+3元的小字,以往“通通9.9”的产品系列中,仅剩下美式、拿铁和燕麦拿铁三款。这一变化反映了瑞幸越来越重的成本压力。

受产地极端天气的影响,咖啡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全球最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产地巴西去年遭遇大旱和暴雨,咖啡豆产量大跌;而越南的罗布斯塔豆产量也因连续三年的干旱和台风而缩水。美国ICE咖啡期货价格在2024年全年累计涨幅高达70%。与此同时,瑞幸的运营成本也在逐步增加,包括店面租金、折旧及摊销费用、配送费用、销售及营销费用等,多项成本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营收增长。

尽管咖啡豆成本增长对品牌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瑞幸的涨价可能更多还是受运营成本的影响。作为将中国咖啡全面带入“9.9时代”的先锋,瑞幸与库迪在用户心目中已经与“9.9元”价格标签紧密相连。因此,超过9.9元的产品可能需要花费更多力气去说服消费者。瑞幸的价格变化是否会对接下来的业绩表现产生明显影响,尚需观察。

在门店扩张方面,虽然瑞幸已经在门店规模和市场份额上取得优势,但随着市场逐渐饱和,单纯依靠扩张门店数量来实现增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智图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18家典型连锁咖啡品牌开店数比2023年减少了16.8%。瑞幸与库迪之间的“点位争夺”战争也逐步升级,两大品牌的门店已在全国迅速铺开,重点区域如学校、商超、写字楼等都是“必争之地”。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已成为咖啡店的高密度区域。

随着一二线城市空白区域减少,瑞幸必须向下沉市场拓展。然而,低线城市白领群体较少,用户咖啡习惯还需长时间培养,且对价格更为敏感。蜜雪冰城能够快速占领下沉市场,靠的是“低价”这一杀手锏。相较于其他茶饮,本就不算便宜的瑞幸如今又在涨价进程中,在低线城市的拓展之路必然充满挑战。

为了突破瓶颈实现新的增长,瑞幸面临的选择要么向下沉市场拓展,要么向海外市场进军。早在2023年初,瑞幸就已启动出海之路,首站选择新加坡,并计划以此为东南亚总部逐步扩展。瑞幸在新加坡市场选取了中高端路线,产品价格区间主要集中在4-6新币/杯,同时保留了在国内广受欢迎的核心单品,并进行了本地化新品探索。然而,目前新加坡市场对整体营收的贡献有限,瑞幸在国际市场拓展上还处于积累经验的探索阶段。

郭谨一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截至2024年末,瑞幸新加坡门店数量增长至51家,并在香港开设了5家门店,今年1月还通过特许经营模式正式进入马来西亚。然而,据晚点LatePost报道,瑞幸出海不会沿袭国内价格战和快速扩张的思路,而是偏好谨慎扩张,未来与多个品牌长期共存、力求确立品牌心智。

相较于其他出海的中国茶饮品牌,瑞幸既不具备价格优势,也缺乏中国特色标签,目前还不容易看到在海外获得成功的希望。国内市场依然是瑞幸不可动摇的基本盘,海外市场对于瑞幸来说,是一个需要时间、耐心和投入的长期主义路线。在品牌和规模上已经占据先手的瑞幸,接下来更多面临的考验将是运营、降本提效、供应链优化等方面的能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