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高端美妆品牌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试图通过“生活美容+医学美容”的双美布局探索新的增长点。在这场变革中,海蓝之谜、AP嫒彬、修丽可和倩碧等品牌尤为引人注目,它们不仅在传统美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更是在医美领域频频发力。
海蓝之谜近期推出的新品“浓缩修护精华膏”,专为医美前后及极端脆敏肌肤设计,标志着该品牌正式进军医美渠道。据其合作机构Boss H Medspa透露,这款精华膏是行业首创的“极限”修护产品,能够迅速解决医美项目后的泛红、屏障受损及反黑问题,其灵感源自医疗科技的仿生皮脂膜质地,如同“第二层肌肤”,为肌肤提供密集修护。
海蓝之谜此举并非孤例。AP嫒彬在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之初,便与上海高端院线静和医疗携手,推出针对医美项目围术期的定制护理方案。倩碧也在去年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年会上,携新品“倩碧CX二类医疗器械”亮相,并首次提出妆械联合解决方案。而修丽可更是医美渠道的资深玩家,不仅拥有近1100家医美渠道合作伙伴,还推出了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胶原针”。
这些国际大牌之所以纷纷瞄准医美院线,背后有着深刻的市场逻辑。一方面,国内高端美妆市场长期被国际大牌占据,国货品牌虽在大众市场取得突破,但难以撼动高端品牌的地位。然而,随着消费降级和对外资品牌“祛魅”的消费潮流,高端品牌面临如何扩大消费人群的难题。医美院线渠道成为品牌差异化竞争、打开新消费人群的新突破口。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巨大的规模和潜力吸引着国际大牌。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化妆品消费国,医美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攀升。医美消费者对于护肤产品及功效的需求明确,对价格空间的接受度也更高。国际大牌在中国市场拥有广泛知名度,通过院线渠道吸纳新的高端医美消费人群,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然而,想要成功布局医美渠道并非易事。品牌需要面临认知鸿沟和渠道经营两大难题。一些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时更信任“专业品牌”,而非“高奢护肤品牌”,品牌需要填补这一认知差距。同时,医美院线渠道与常规化妆品渠道截然不同,品牌需要花费大量前期投入,才能真正站稳脚跟。还需要规避法规风险,确保宣称合规。
尽管挑战重重,但国际大牌们并未退缩。欧莱雅集团和雅诗兰黛集团等巨头纷纷通过旗下品牌试水医美市场,修丽可的成功更是证明了“高端+院线”模式的可能性。然而,不同品牌的市场基因和消费者印象各异,海蓝之谜等品牌需要思考如何在保持高端形象的同时,融入医美市场的专业性和科技感。
随着国际大牌在医美领域的深入布局,高端美妆的竞争已进入“硬核科技+软性服务”的双重维度。医美院线应用场景正在扩大高端品牌的想象空间,尽管道路艰难,但“高端+院线”模式或将成为下一个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