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步入正轨,中国酒店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据奥维云网(AVC)及亚洲旅宿大数据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国内酒店市场在这一年里见证了头部集团的迅猛扩张,其中以锦江、华住、首旅三大巨头尤为突出,它们合计新开酒店数量达到了惊人的4000家。
在这一波增量狂潮中,中国酒店业的整体规模持续膨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酒店门店数量(15间及以上)已超过30.5万家,客房量更是达到了1573万间。而仅在2024年上半年,新增酒店门店就达到了2.3万家,客房量增加约100万间,这一增速几乎逼近了2023年全年的开业量。
值得注意的是,头部酒店集团的快速扩张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伴随着整个行业连锁化与品牌化趋势的加速。近年来,中国酒店的连锁化率逐年攀升,从2019年的26%增长至2023年的41%,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的连锁化率更是分别达到了52%和43%。尽管与美国市场70%的连锁化率相比仍有差距,但中国酒店市场的连锁化潜力,尤其是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依然巨大。
在这场变革中,中高端酒店市场成为了各大集团竞相角逐的新高地。华住、锦江、首旅等头部集团纷纷加大在中高端酒店领域的布局,不仅提升了各自在中高端市场的份额,更推动了整个行业向更高品质、更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华住集团、锦江酒店、首旅酒店的中高端酒店市场份额已分别达到46.4%、58.7%、27.5%。
中高端酒店的崛起,背后是消费者需求的深刻变化。随着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和消费观念的升级,消费者对住宿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从“经济实用”转向“品质体验”。中高端酒店以其“质价比”优势,既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服务、设计、智能化的需求,又避免了奢华酒店的高溢价,成为市场的新宠。
然而,头部集团的迅猛扩张并非没有代价。在这场存量整合的竞争中,大量单体酒店和中小型酒店管理集团因抗风险能力较弱而被迫退出市场。据统计,近两年内共有超过3万家酒店倒闭,其中单体酒店占比高达95%。这些倒闭的酒店多以经济型商务酒店为主,缺乏品牌特色和竞争力,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面对这一局面,越来越多的头部酒店集团开始将目光投向存量改造市场,试图通过升级改造老旧酒店来挖掘新的增长点。东呈酒店集团推出的“老店翻红计划”、华住集团旗下的星程酒店品牌采用的半改造模式等,都是这一趋势的缩影。同时,传统头部酒店集团也开始与区域国资酒管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当地中高端酒店市场。
尽管中高端酒店市场炙手可热,但经济型酒店在中国酒店市场中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作为连锁酒店体系的开创者,经济型酒店不仅是中国大众出行的基础,也是酒店市场的基石。未来,经济型酒店将继续向连锁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以“小而美”为基本标准进行产品塑造,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和便捷性的需求。
2024年的中国酒店业在头部集团的引领下迎来了供给端的大爆发,同时也见证了连锁化和品牌化趋势的进一步强化。在这场变革中,中高端酒店市场崛起成为新焦点,而经济型酒店则继续巩固其市场基础。未来,中国酒店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品质化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