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4 YR4小行星撞地风险激增,联合国启动行星安全协议共御天灾

   时间:2025-02-19 18:58:36 来源:化工仪器网作者:化工仪器网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美国宇航局的一项新数据引起了全球关注。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其撞击地球的概率已从最初预估的1%跃升至3.1%,成为近年来最具潜在威胁的太空物体。这颗小行星直径在40至90米之间,若以每秒17公里的速度与地球相撞,其能量释放相当于800万吨TNT,足以对5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造成毁灭性打击。

2024 YR4最初由智利的ATLAS望远镜发现,该望远镜利用先进的广域监测技术,每48小时即可扫描整个夜空。此后,国际小行星预警网(IAWN)迅速响应,调动全球超过30台望远镜进行数据共享,以优化对这颗小行星的轨道预测。韦布太空望远镜也将于2025年3月加入这一行列,利用红外技术测量小行星的热辐射,从而更准确地推算其真实体积,这在行星防御领域尚属首次。

为了应对潜在的撞击威胁,空间任务规划咨询组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应对机制。一旦发现有尺寸超过50米、撞击概率超过1%、且撞击时间窗口在50年内的小行星,该组织将立即启动应对程序。中国作为这一国际机制的重要成员,积极参与小行星撞击预警工作。仅在2024年,全球就成功预警了四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

北京天文馆研究馆员朱进表示,尽管2024 YR4撞击地球的概率相对较高,但这种概率并非一成不变。由于最初观测数据有限,小行星轨道计算往往存在较大误差。随着观测数据的积累,对小行星轨道和撞击概率的预测将变得更加准确。朱进还透露,2024 YR4预计将在2028年接近地球,届时将提供更多观测机会,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了解其轨道和撞击概率。

面对这一潜在威胁,联合国首次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旨在协调全球观测资源,共同应对小行星撞击风险。该协议包括数据共享机制和联合防御试验两大方面。欧洲航天局与美国NASA通过实时交换轨道计算结果,将撞击概率的误差范围大幅缩小。同时,中俄两国联合提出了“引力拖车”方案,利用探测器伴飞产生的微弱引力,持续改变小行星轨道,为长期防御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国防科工局也积极行动,启动了“行星防御岗”招聘计划,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施一项集“伴飞、撞击、评估”于一体的任务。该任务旨在将小行星轨道偏离量提升至900公里,与美国NASA的DART任务形成互补,共同提升人类应对小行星撞击的能力。

从智利的望远镜到中国的观测站,从韦布望远镜的红外技术到深空探测器的先进引擎,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决心,应对宇宙中的不确定性。联合国《行星安全协议》扉页上的话语,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这一共同愿景:“我们守护的,不仅是脚下的土地,更是人类文明的火种。”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每一次轨道计算、每一份数据共享,都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见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