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的黄金市场,热度丝毫未减,金价持续走高,连续七周的上涨势头更是将其推至历史高位。国内各大品牌的足金饰品价格也纷纷刷新历史同期记录,一度接近900元/克的关口。尽管近日金价出现高位震荡,但消费者的购金热情却愈发高涨。
春节期间,老铺黄金西安SKP门店前排起了长龙,等待时间长达3至6个小时,网友戏称“超市发鸡蛋都没见过这么多人”。情人节时,北京SKP商场的老铺黄金门店更是从凌晨四点就开始排队。消费者一边抱怨金价高昂,一边又不愿错过追涨的机会,纷纷涌入金店抢购,从传统的金镯子、金项链到新颖的黄金贴、小金豆,都成了热销产品。
这股消费热潮让黄金品牌看似可以轻松享受“泼天富贵”,几家主要上市黄金品牌的股价也在春节期间得到提振,周大福节后更是一度实现“五连涨”。然而,现实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黄金市场虽然迎来牛市,但不少黄金品牌却面临业绩压力。市场热度越高,竞争压力也越大,如何将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盈利,成为黄金品牌面临的真正考验。
金价飙升,对金饰品牌来说并非全然利好。金价上涨直接导致金饰售价提升,挫伤了消费者对黄金饰品的日常购买意愿。据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金条及金币需求同比增长24.54%,而黄金首饰消费需求却同比下降24.69%。同时,金价上涨也意味着金饰品牌原料成本增加,带来了更大的成本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金饰品牌纷纷调整和优化产品策略,减缓门店扩张速度,关停效益不佳的门店。例如,周大福和六福集团分别在2024年三季度关闭了145家和76家门店,周生生在2024年上半年则净关店22家。消费需求下降和产品成本抬升也直接影响了品牌业绩。周大福、周大生、老凤祥、周生生等品牌的财报数据均显示出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下滑趋势。
图源:周大福财报
尽管金价上涨对日常购买意愿产生负面影响,但春节和情人节期间,消费者排队购金的场景却屡见不鲜。这背后既有节庆效应的影响,也有金价长周期持续上涨带来的投资热情。消费者不再单纯将购买黄金饰品视为消费行为,而是看作一种投资手段。在通货膨胀等经济变化背景下,黄金作为硬通货的属性得到进一步强化,购买黄金饰品成为了一种资产保值方式。
面对市场变化,金饰品牌在产品、门店、营销和运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其中,年轻化、差异化和兼顾性价比成为三条主要创新路径。品牌们结合年轻人喜好推出新品,通过IP联名更新产品设计和营销玩法,利用社交媒体推波助澜。同时,品牌也在努力打造差异化形象,如老铺黄金绑定顶级奢侈品牌标签,强调宫廷古法制金工艺。品牌还推出高性价比的小克重产品吸引消费者,通过低价爆款引流后推出高价主力产品,提升整体销售业绩。
图源:潮宏基官网
黄金品牌频繁和热门IP联名 图源:微博
图源:小红书
黄金品牌都在努力宣传古法工艺 图源:老铺黄金官网
在黄金市场“买涨不买跌”的特性下,若金价继续攀升,消费者购买黄金的热情或将持续高涨。在此背景下,能够敏锐捕捉消费者心态与喜好变化,紧跟新兴消费潮流,并及时调整优化产品研发与营销策略的品牌,将更有机会抢占市场先机,收获丰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