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近期在人工智能领域迈出了重大步伐,宣布全面拥抱DeepSeek生态,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其在AI技术上的深度布局,也预示着其在C端市场的战略转型。
自2月8日起,腾讯云迅速行动,上线了DeepSeek-R1及V3原版模型的API接口。随后,其旗下智能工作台ima.copilot、C端AI助手腾讯元宝以及腾讯云AI代码助手相继接入DeepSeek-R1。这一系列动作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迅速在腾讯内部展开。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2月16日,腾讯确认微信中的“搜一搜”功能正在灰度测试接入DeepSeek-R1满血版模型。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业界。微信作为国民级APP,其接入DeepSeek无疑将极大地提升腾讯在AI领域的市场影响力。
腾讯方面表示,此次接入DeepSeek-R1满血版模型的微信AI搜索功能,不仅整合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腾讯生态内的信息源,还支持联网搜索,能为用户提供更全面、实时、准确的回答。这一功能的上线,无疑将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智能的搜索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腾讯元宝引入DeepSeek时,无论是APP内部更新还是应用商店的展示,都将“联网、满血的DeepSeek R1”作为重要卖点进行宣传。在微信生态内,除了AI搜索接入满血版DeepSeek外,朋友圈广告资源也正在向有DeepSeek加持的自家AI产品倾斜。
资本市场对腾讯全面拥抱DeepSeek生态的举措给予了积极反馈。过去一周,腾讯港股股价上涨了10.88%;而在微信接入DeepSeek的消息传出后,腾讯控股的开盘价一度大涨超7%,最终报收493.6港元,单日上涨3.96%。
腾讯在AI领域的布局并非一帆风顺。过去两年里,其C端AI产品的表现相对平淡,用户反馈也较为一般。然而,今年一月中旬,元宝AI项目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从TEG事业群迁移至CSIG事业群,由原腾讯会议负责人吴祖榕带领。这一调整似乎预示着腾讯AI团队在新年将面临更多的实际产出要求。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2024年会内部讲话中,对CSIG和TEG两大事业群作出了战略定调。他要求CSIG“尽快上岸、浮出水面”,并强调TEG将更聚焦做技术底座,产品化则希望其他事业群一起推进。马化腾的讲话透露出腾讯在AI领域加速布局的紧迫性。
将自家产品矩阵全面接入DeepSeek生态,是腾讯AI应用寻求向上突围的重要举措。尽管短期内这一举措可能与盈利无直接关联,但至少证明了腾讯在AI领域的决心和投入。七麦数据显示,元宝APP在接入DeepSeek R1推理模型后,应用商店下载量急剧上升。
然而,微信接入DeepSeek这一动作的分量,与此前种种相比无疑是另一个量级的存在。这一举措不仅将DeepSeek大模型嵌入微信生态,更是借助第三方技术锐度加固了腾讯的自有护城河。这种“平台定规则、生态做协同”的打法,正在重构AI竞争格局。
从技术层面来看,DeepSeek在复杂推理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恰好补足了腾讯混元大模型在某些场景下的短板。同时,R1作为推理模型存在的幻觉问题,也为腾讯元宝等通用模型留下了一定的向上发展空间。这种互补性合作,使腾讯既能规避重资产投入风险,又可快速攫取C端AI产品的市场声量。
“得入口者得天下”的互联网铁律在AI时代同样适用。腾讯借助生态位优势,正在将用户触达能力转化为AI时代的话语权。随着围绕流量入口的明争暗战愈演愈烈,生态或许将成为决定AI商业化的终极胜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