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库迪咖啡卖快餐,能否开辟增长新赛道?

   时间:2025-02-18 10:27:36 来源:钛媒体APP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陆正耀的库迪咖啡,在“复仇”之路上遭遇了新挑战。其备受瞩目的“店中店”模式,在引领库迪咖啡迅速扩张半年后,于12月底突然按下暂停键。官方解释此举是为了优化现有便捷店管理,为后续计划铺路,并保留未来重新启动的可能性。

回顾去年10月,库迪咖啡启动了“触手可及”计划,携手美宜佳、华莱士和苏宁易购等连锁品牌,将库迪门店嵌入其中,这被视为“店中店”模式的另一种探索。然而,这种合作模式并非新鲜事物,Tims曾与麦德龙、中石化、良品铺子合作,Manner也与链家有过类似尝试,但均未取得显著成功。

库迪咖啡在开店策略上显得颇为激进,背后透露出强烈的扩张欲望。据官方数据,去年10月门店数量刚破万家,但“3年5万店”的宏伟目标仍遥不可及。极海品牌监测数据显示,过去90天,库迪新开门店1655家,同时却有1009家门店关闭,关闭数量超过新开门店的一半。

从另一个角度看,门店数量的快速增长并未给母公司运营带来实质性影响,亏损主要由加盟商承担。相比之下,瑞幸咖啡虽然加盟门槛严格,但门店数量早已突破2万家。在过去90天里,瑞幸新开门店1825家,关闭门店仅为282家。

近期,咖啡豆价格飙升,达到近50年来最高点。对于供应链管理本就薄弱的库迪咖啡而言,这无疑雪上加霜。尤其当门店数量增长放缓时,问题将更加凸显。

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库迪咖啡开始尝试拓展业务场景。1月底,北京一家库迪门店开始售卖快餐盒饭,包括鸡腿饭、狮子头饭等,还有包子馒头等早餐面点,SKU近20个。价格亲民,如狮子头饭套餐仅需13.9元,性价比远超众多快餐品牌,甚至有用户表示“比沙县小吃还便宜”。

“咖啡配包子”的混搭模式,或许是库迪咖啡在门店扩张受阻后,通过拓展业务场景和时间段所尝试的新增长路径。

陆正耀因财务造假事件被逐出瑞幸后,创立库迪咖啡,带有几分“复仇”的意味。他复刻了瑞幸的互联网玩法和供应体系,并利用离开瑞幸时积累的大量意向加盟商资源,使库迪咖啡早期扩张迅猛。凭借单杯9.9元的“杀手锏”,库迪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瑞幸的犹豫给了库迪做大的机会。当瑞幸决定跟进9.9元策略时,库迪已全面铺开门店。双方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在商超、写字楼、社区等点位激烈争夺,形成了“每一家瑞幸旁边,都有一家库迪”的局面。

库迪与瑞幸的战争,将中国咖啡市场拖入了“9.9时代”。不仅连锁咖啡品牌迅速跟进,就连麦当劳和肯德基也将旗下的“麦咖啡”与“肯悦咖啡”独立出来,推出9.9元产品。

面对僵局,库迪再次主动出击,试图突破增长瓶颈。去年5月,库迪推出“COTTI Express”店中店模式,以“低投资、稳赚钱、易操作、多场景”为口号,掀起加盟热潮。相比30万的标准店,店中店投资仅需3万起,占地面积小,无需基建,设备可租赁。库迪曾计划下半年开设8000家店中店,若目标达成,店中店将占据库迪国内门店的半壁江山。

然而,店中店模式的效果并不如预期。一些店主表示,尽管前期投入少,但盈利难度并不小。由于店中店无法接入外卖平台,店主只能费尽心思进行线下运营。同时,店中店位置难找、SKU不足、环境不够优雅、店员不够专业等问题,也影响了用户体验。

店中店的迅猛铺开,也被其他老加盟商视作“背刺”行为。不少店中店未能盈利,还引发了标准店的抱怨和吐槽。库迪为用户提供便捷消费体验的初衷并未实现,反而对品牌力造成了一定消耗。

在瑞幸的围堵下,库迪咖啡的探路显得尤为艰难。从战果来看,除了门店数量外,库迪似乎未能达到陆正耀的期望。瑞幸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首次破百亿,同比增长41.4%,营业利润达到15.57亿元。而库迪则仍在盈亏线上挣扎。

库迪咖啡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在门店扩张速度放缓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保持竞争力。尽管库迪坚持9.9元价格策略,但这一策略能否持续,仍是个未知数。库迪需要更多新的尝试,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拓展SKU成为库迪咖啡的新尝试之一。除了快餐盒饭外,库迪还曾推出过简餐和奶茶产品。然而,这些尝试并未取得显著成功。库迪需要找到更合适的SKU组合,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尽管库迪咖啡在“复仇”之路上遭遇了诸多挑战,但咖啡市场的广阔前景仍为其提供了发展机遇。随着咖啡消费量的逐年增长和星巴克等老牌咖啡品牌的地位动摇,库迪等新兴品牌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然而,留给库迪咖啡的试错机会并不多。在咖啡产业的“洗牌期”,库迪需要迅速找到破局之道,以实现持续增长。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