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一幕“章鱼大将军岩浆烤自己”的桥段,不仅让影院内的观众捧腹大笑,同时也引发了生物学界的热议。这场看似荒诞不经的“自残式烧烤”,实则蕴含着不少硬核的科学知识。
影片中,龙宫大将章鱼哥在与哪吒激战时,竟淡定地将自己的腕足扯下丢入岩浆中烧烤,还悠然自得地品尝起来。这一幕让不少观众惊呼:“这家伙难道没有痛觉神经吗?”对此,生物学教授刘必林给出了解答:“章鱼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很可能能感受到类似疼痛的不适,但它们有‘壮士断腕’的能力。”
原来,章鱼在遇到天敌时会主动断腕逃生,这是它们的一种生存策略。而断掉的腕足内部布满干细胞库,只需4至8周就能长出新腕。相比之下,人类如果断肢,那将是一件极其痛苦且难以恢复的事情。
有趣的是,虽然鱿鱼也常被做成铁板烧,但《哪吒2》却偏偏选择了章鱼作为“自烤达人”。刘教授揭示了其中的关键差别:“鱿鱼断腕后要半年才能再生,而章鱼则能迅速长出新的腕足。”
除了断腕能力外,章鱼和鱿鱼的吸盘也大有不同。鱿鱼的吸盘带柄,像小蘑菇一样立在腕足上,能360度旋转抓取猎物。而章鱼的吸盘则直接长在肉上,紧密排列如吸盘阵列,吸力极强。电影团队抓住了这一细节,将章鱼将军的吸盘设计成“无柄钢钉状”,在战斗中能轻易钉穿岩石。
为了呈现这场既搞笑又真实的“自烤手腕”场景,制作组付出了不少努力。他们扛着摄像机冲进海鲜市场,录下活章鱼断腕时神经抽搐的慢动作;还请来了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员作为科学顾问,用生物实验室的显微摄像技术还原腕足内部肌肉纤维断裂的微观动态;并参考章鱼遇到危险时的应激反应,设计出腕足被扯下瞬间的“渐变式充血效果”。
章鱼的再生能力也让医学界眼前一亮。章鱼腕足再生涉及干细胞动员、遗传调控、能量代谢等复杂机制,堪称自然界的“再生教科书”。科学家发现,章鱼断腕后,伤口处会分泌特殊黏液防止感染;干细胞迅速聚集,按“记忆蓝图”重建腕足神经网络。这一发现为未来的器官再生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电影上映后,全网掀起了一股花式再创作的热潮。科普博主用“章鱼再生”比喻职场;海鲜摊老板打出招牌,声称自家章鱼均为《哪吒2》龙宫特供;美食博主甚至尝试开发“哪吒同款岩浆烤章鱼”,结果因铁板温度不够而翻车;消防部门也发出提醒,请勿模仿章鱼将军玩火自烤。
科学家借此机会呼吁公众关注章鱼的生存环境。过度捕捞会导致章鱼来不及再生,从而面临濒危的风险。在电影中,章鱼是英勇的战神;但在现实中,它们同样需要人类的保护。
《哪吒2》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炸裂的特效,更在于其用科学精神点燃了观众的好奇心。下次再看到银幕上的疯狂脑洞时,不妨多想一想:“这事儿,也许真的有科学依据呢!”